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重的責任。結對幫扶作為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是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拉近干群距離的有效抓手。唯有以真心換真心、以實干暖民心,用好用活結對幫扶這把“鑰匙”,才能真正打開群眾“心門”,凝聚起共促發展的強大合力。
真走訪,把準“民心脈搏”。知民情才能解民憂,懂民意方能暖民心。結對幫扶不能“浮在表面”,必須沉下身子、邁開步子,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走訪調研。要摒棄“走過場”式慰問,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走進群眾家中,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拉家常、話冷暖,傾聽群眾的心里話、真實訴求。要聚焦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建立“民情臺賬”,精準記錄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通過常態化走訪,把準群眾的“民心脈搏”,找準幫扶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讓幫扶措施更貼合實際、更符合民意。
實舉措,破解“民生難題”。幫扶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針對走訪排查出的民生難題,要堅持問題導向,制定精準化、個性化的幫扶方案,做到“一戶一策、一人一措”。要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明確責任分工、時間節點,逐項對賬銷號。要整合各類資源,匯聚幫扶力量,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能培訓等方面為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著力破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堅決杜絕“形式主義”“花架子”,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用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回應群眾期待,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溫暖。
常聯系,架起“連心橋梁”。結對幫扶不是“一陣風”,而要“常態化”。要建立健全常態化聯系機制,通過電話問候、上門走訪、線上交流等多種方式,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要主動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變化,及時了解幫扶措施的落實情況和群眾的滿意度,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幫扶策略。要注重情感溝通,不僅要解決群眾的物質困難,更要關注群眾的精神需求,做好情緒疏導、心理慰藉工作,用真情實意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通過常態化聯系,架起干群之間的“連心橋梁”,讓群眾感受到持續的關懷和溫暖,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漢)
- 2025-11-17建強人才驛站 打造逐夢暖心港灣
- 2025-11-17“選育管”建強鄉村振興“雁陣”隊伍
- 2025-11-17讓特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 2025-11-17服務陣地“變身”, 基層治理煥新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