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為基;產業振興,特色為魂。鄉村特色產業扎根鄉土、聯結民生,是激活鄉村活力的“源頭活水”,帶動農民增收的“富民之基”。唯有深耕科技賦能、推動業態融合、延伸產業鏈條,把“土特產”做成“大產業”,把“小農戶”帶進“大市場”,讓農民在產業鏈上分享更多收益,才能讓特色產業煥發新機,成為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
科技賦能,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科技是產業提質增效的核心引擎,更是特色產業突破瓶頸的關鍵支撐。傳統鄉村特色產業多受“靠天吃飯”束縛,產量不穩、品質不均成為發展短板。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跳出傳統模式,將現代科技深度融入生產全鏈條,構建從品種培育、田間管理到品質把控的科技支撐體系。通過引入優質品種培育與先進種養技術,優化生產流程,突破自然條件限制,實現農產品體系與品質雙重提升;借助物聯網、大數據搭建智能監測與全程溯源系統,精準調控水、肥、藥使用,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信息壁壘,既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綠色安全,又讓“土特產”貼上“科技標簽”,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為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融合發展,讓“農業+”拓展“新空間”。單一產業形態難以釋放鄉村資源的多元價值,融合發展是拓展特色產業增值空間的有效路徑。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能局限于種養環節,需立足地域資源稟賦與文化底蘊,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電商等業態深度融合,構建“農業+”多元發展格局。通過打造田園觀光、農耕體驗、民俗研學等特色場景,將特色農產品轉化為旅游產品,推動消費者從“買產品”向“享體驗”升級,實現產業價值多維躍升;依托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數字渠道,打破地域限制,打通“產供銷”一體化鏈條,讓特色產品直達廣闊市場,讓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鄉村,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延鏈強鏈,讓“小產業”長成“大支柱”。產業鏈的長度決定產業價值的高度,價值鏈的厚度關乎富民實效的深度。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聚焦“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做足文章,推動產業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從“單一產品”向“系列開發”拓展,實現從“賣原料”到“賣產品”“賣品牌”的跨越。健全“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入股分紅、訂單合作等方式,讓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各環節,共享產業發展紅利。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揮其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集群效應;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強化包裝推廣,以品牌溢價提升產品競爭力,讓“小加工”真正成長為支撐鄉村振興的“大產業”。(魯一)
- 2025-11-17服務陣地“變身”, 基層治理煥新
- 2025-11-17建強“暖心驛站”,提升居民幸福感
- 2025-11-17辦好“青年夜校”,激活“青春引擎”
- 2025-11-17以因地制宜之筆,繪就新質生產力發展新畫卷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