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城市發展的“青春引擎”,其成長成才直接關乎個人價值實現與社會發展活力。近年來,各地積極打造“青年夜校”育人平臺,通過精準整合資源、優化教學模式、強化服務保障,將夜校建成青年“充電補鈣”的學習陣地、“強技增能”的實踐平臺,讓青年在8小時外補短板、提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青春動能。
精準整合資源,讓課程“有料管用”。課程質量是夜校的核心生命力,唯有貼合需求、資源優質,才能吸引青年、留住青年。要立足青年成長痛點與發展訴求,系統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專家+骨干+導師”的多元師資隊伍,邀請行業專家解讀前沿政策、企業骨干傳授實操經驗、高校教師講授專業知識,確保教學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聚焦“職業剛需”與“個人興趣”,打造分層分類課程體系,既開設數字技能、職場溝通、創業指導等賦能課程,也設置非遺傳承、文化藝術、健身養生等特色內容,實現“技能提升+素養培育”雙覆蓋。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整合學習平臺與教學場地,提供課程回放、資料共享等服務,方便青年靈活學習,真正實現“學得方便、學有所用”。
優化教學模式,讓課堂“靈活鮮活”。打破傳統“單向灌輸”,才能提升夜校學習實效。針對青年思維活躍、時間碎片化特點,推行“專題授課+互動研討+案例分析”模式,圍繞行業熱點、職場難題開展深度交流,引導青年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引入實踐教學環節,組織現場觀摩、技能實操、項目模擬等活動,推動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無縫銜接。借助線上直播、分組討論、成果展示等形式,通過社群分享心得、探討問題。結合青年工作節奏,將授課時間安排在晚間或周末,避免與日常工作沖突,確保青年“學得安心、學得高效”。
強化服務保障,讓體驗“貼心暖心”。完善的服務保障是夜校贏得青年認可、實現持續運營的基礎。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建立“學員反饋—動態調整”閉環機制,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收集意見,及時優化課程設置與運營方案。優化學習支持,配備齊全教學設施、學習資料,搭建專屬交流群,安排專人負責課后答疑、學習提醒,及時解決青年學習難題。依托基層陣地,打造“15分鐘學習圈”,將課堂延伸至樓宇、園區、商圈,實現“下班即上課,就近可學習”。通過暖心細致的服務,增強青年的歸屬感和獲得感,確保每位學員“學得好、用得上、有收獲”。
青年夜校不僅是提升能力的課堂,更是促進交流、支持成長的平臺。要推動青年夜校從“一時熱點”發展為“長效品牌”,實現青年成長與城市發展相互促進,為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加澎湃的青春力量。(王攀科)
- 2025-11-17以因地制宜之筆,繪就新質生產力發展新畫卷
- 2025-11-17根治公文抄襲要改作風提能力
- 2025-11-17做群眾的“知心人、勤務員、領頭雁”
- 2025-11-17將“民心所向”化作“幸福圖景”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