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長期以來,基層工作經常面臨人少事多、權小責大等多種“小馬拉大車”現實難題,致使一些基層長期“超載”,基層干部長期“負重”。當前,為基層減負的號角已經吹響,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等的出臺,為基層干部卸下了沉重的形式主義包袱,從而讓基層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能夠放到抓工作落實上。基層干部當以此為契機,實現從“疲于應付”到“主動作為”的轉變,在新的起點上書寫實干擔當的新篇章。
轉變思想,從“被動應付”到“主動擔當”。隨著為基層減負政策的落地,基層干部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思想,破除“等靠要”惰性思維,把“要我干”的被動應付轉化為“我要干”的主動作為。要深刻認識到,減負不是減擔當,而是為了更好地擔當。基層干部應將減負視為提升工作效率、聚焦主責主業的契機,拿出“主人翁”意識、“實干家”精神,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社區街巷,傾聽群眾呼聲。面對群眾訴求,建立“受理—研判—反饋”的全鏈條閉環機制,確保事事有回應,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提升能力,從“本領恐慌”到“游刃有余”。減負之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一些干部卻出現了“本領恐慌”。要善于利用減負釋放的時間與空間,打破傳統思維束縛,積極探索更多管用有效的新方法。構建“學習—實踐—提升”的閉環,既要學習鄉村振興、應急管理等專業知識,擴寬自身知識面;又要投身實踐鍛煉,主動申請參與重點項目、矛盾調解等一線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將“減出來的精力”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硬實力”。
改進作風,從“形式主義”到“實干導向”。形式主義是基層工作的頑疾,減負就是要根治這一頑疾。基層干部應以此為契機,徹底轉變工作作風,從“形式主義”轉向“實干導向”。要堅決杜絕“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做法,不搞花拳繡腿,不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實際情況,對不同群體的需求要“量體裁衣”,堅決摒棄“一刀切”的粗放式處理,要建立“回訪—評估—優化”的動態機制,通過滿意度調查、第三方評估等方式,讓服務效果由群眾說了算,持續校準工作坐標。
創新方法,從“墨守成規”到“開拓創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基層干部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要結合時代發展和當地實際,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大膽創新試驗,將想法變成辦法、把思路變成出路、把優勢變成勝勢。比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政務服務平臺、移動辦公等,實現信息共享、流程優化、服務便捷。再比如,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如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等,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注重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創新成果能夠持續發揮作用。
嚴守底線,從“心無敬畏”到“行有所止”。減負不是“免責金牌”,基層干部在主動作為的同時,必須嚴守底線。工作中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不濫用職權、不以權謀私,在項目審批、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不越紅線、不碰雷區。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樹立“做實事、求實效”的正確導向,注重工作實效,不搞虛假繁榮,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要挺身而出、沖鋒在前,不推諉、不扯皮,用實打實的作風筑牢發展根基。(楊春蘭)
- 2025-08-30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 2025-08-30“三拍”干部要不得 實干擔當方致遠
- 2025-08-30以“三認”為筆 繪就干群同心
- 2025-08-30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