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8月25日對外公布。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各地各部門要以此為契機,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在探索實踐中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兩山”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需要各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降碳是根本,可以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減污是治標,可以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擴綠是關鍵,可以提高碳匯能力、擴大環境容量,綠色增長是重點,可以讓生態價值實現成果轉換。從氣候變化、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綠色轉型等方面統籌抓好發展與保護。既注重在降碳、減污上做減法,也注重在擴綠、增長上做加法。同時,各地各部門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深化實踐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戰略部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為發展注入綠色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更加相得益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2024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約60%;成為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貢獻了全球1/4的新增綠色面積;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中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增長至28.6%,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至53.2%,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占全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86%,超過全球新增裝機的一半,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穩居世界第一。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漸成風尚,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久綠色動能。
在深化改革中打通生態價值轉化的路徑。無論是從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各地各部門都要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注重激發發展動力,要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打通生態價值轉化路徑,讓“兩山”理念釋放出理論和實踐偉力。新征程上,各地各部門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要完善美麗中國建設“1+1+N”實施體系,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系統強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責任落實。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因地制宜培育和壯大綠色生產力,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要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等試點探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李萍)
- 2025-08-30武威|七夕,讓傳統文化散發時代芬芳
- 2025-08-30【好評中國】為上合組織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 2025-08-30廣深港高鐵:助力大灣區協同發展 書寫開放時代新答卷
- 2025-08-30滬杭新線輻射更廣闊 讓“跨城上班”成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