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樂 推動文旅產業向“多元體驗”升級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虎 通訊員 馬萬榮 何月紅
在草長溝林海松濤感受夏日清涼,在稼軒文化產業園赴一場文化之約,在球場感受激情活力……“十四五”以來,康樂縣緊扣“以文化為魂、體育為媒、旅游為體”發展理念,立足獨特資源稟賦,將生態之美、人文之韻、運動之趣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產業從“單一觀光”向“多元體驗”升級。
沉浸式體驗引客來
作為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門戶”,康樂縣打破“夏季避暑獨熱、秋冬旅游斷檔”的局限,以“春賞山花、夏享清涼、秋觀紅葉、冬玩冰雪”為脈絡,構建起四季可游的生態旅游矩陣。
春季的草長溝,漫山連翹與野杜鵑競相綻放,景區推出“森林徒步+農耕采摘”線路,游客沿木棧道穿行林海,既能打卡網紅溪流淺灘,還能走進農家菜園體驗摘菜的樂趣;夏季的竹子溝,高山草甸日均氣溫保持在18攝氏度,成為避暑的清涼地,露營地、騎馬場、星空音樂會同步開放,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秋季的蓮花山,漫山紅葉層林盡染,攝影愛好者穿梭林間,定格美好景致;冬季的白樺林,冰雪樂園開門迎客,滑雪圈、雪地摩托等項目讓游客享受冬日運動的快樂。
“竹子溝景區自然風光壯美,還建設了游樂場,一家人可以悠然地感受時光。”游客郭玉婷說。
如今的康樂,生態游已成為文旅產業的“壓艙石”,通過“四季主題+沉浸式體驗”,實現了從“一季熱”到“四季火”的轉變,讓“生態康樂”的招牌越擦越亮。
文化為旅游注入動能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康樂縣深挖本土文化資源,以“歷史IP活化+非遺美食融合”為路徑,讓文化從“書本里”走向“游客眼前”。
在稼軒文化產業園,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豪情”被搬進了現實。園區的稼軒詞館里,辛棄疾詩詞手稿復刻件、生平事跡展板整齊陳列,VR設備讓游客“穿越”回南宋,沉浸式感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情壯志。
同時,“稼軒課堂”每周定期開課,詩詞朗誦、書法創作、國學講座吸引周邊中小學組團研學,孩子們身著漢服誦讀詩詞,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康樂縣城北學校學生馬佳寧說:“通過‘稼軒課堂’的沉浸式體驗,仿佛與歷史對話,讓書本中的文字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
美食與非遺的融合,讓文化變得可親可感。每年“五一”假期,胭脂湖畔的燒烤美食文化活動都會點燃全城熱情,游客在此不僅能品嘗到地道的康樂風味,還能欣賞到精彩的非遺表演。
運動賽事撬動大產業
“加油!加油!”每當康樂縣舉辦籃球賽事,球場周邊總是擠滿觀眾,吶喊聲、歡呼聲不絕于耳。
近年來,康樂縣以籃球運動為突破口,打造“以賽促旅、以賽興城”模式,讓體育成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今年,康樂縣先后舉辦“勝龍杯”男子籃球邀請賽、“電商杯”籃球賽、首屆“麗康杯”女子籃球賽等賽事,吸引來自周邊各省區的隊員參賽,賽場內外人氣爆棚,帶動了住宿、餐飲等消費增長。如今,籃球賽事已成為康樂縣的“流量密碼”,通過“賽事+旅游+消費”的產業鏈,不僅點燃了群眾的運動熱情,還帶動了文旅、住宿、餐飲、商業、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將賽事“流量”轉變為消費“增量”。
2025年,康樂縣文旅產業交出亮眼答卷:截至9月底,全縣共接待游客425.80萬人次,同比增長9.5%;實現旅游花費23.1億元,同比增長19.11%。“十四五”期間,康樂縣累計接待游客1638.1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5億元。
康樂縣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馬利春表示:“展望‘十五五’,康樂縣將繼續深化文體旅融合,創新產品供給,強化品牌推廣,提升服務品質,全力打造全省重要旅游節點目的地和蘭州‘后花園’,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 2025-11-19定西市安定區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 2025-11-19富有生命律動的筆痕墨跡 敦煌漢簡書寫中的生命之流
- 2025-11-18甘肅籍導演張忠獲白俄羅斯總統獎
- 2025-11-18奶皮子糖葫蘆刷屏金城 30元一串的爆款,是味覺革新還是“社交稅”?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