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載戲韻悠揚惠民心
——高臺縣開展文化惠民秦腔展演活動
“王寶釧在彩樓笑容滿面,梳妝打扮彩球單打薛平貴男……”
11月12日中午,高臺縣水之印廣場上,樂善忠義班演員一句《彩樓配》的經典唱詞甫一出口,那高亢蒼涼、婉轉跌宕的聲腔瞬間響徹廣場。觀眾們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王寶釧拋繡球定終身的戲劇場景中。唱腔落處,陣陣掌聲如潮水般涌來。為期七天的“六百年戲脈·唱響水之印”秦腔展演活動正在這里舉行,讓這個西北小城的初冬時節,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溫暖與活力。


自11月11日起,高臺縣水之印廣場便成了戲迷們的聚集地。本次秦腔展演由高臺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主辦,縣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將持續至11月17日?;顒用刻熘形?、晚間各演出一場,《竇娥冤》《鍘美案》《周仁回府》等二十余部經典劇目輪番上演,為當地群眾帶來一場豐盛的傳統文化大餐。
展演立足高臺縣樂善忠義班六百年秦腔傳承根基,旨在通過經典劇目展演,活化西秦腔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彰顯“忠義向善”的文化內核。“展演全程免費觀看,這是政府落實文化惠民政策,大力推進非遺文化傳承的有力舉措。”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樂善忠義班成員郭萬銀告訴記者,“政府兜底,我們就更有心氣兒了。”




樂善忠義班六百年的傳承歷史,成為本次展演最厚重的文化底色。活動不僅呈現經典劇目,還融入了非遺儀式展示、互動體驗等環節,推動“忠義向善”的秦腔精神在新時代延續。“把非遺保護傳承有機融入文化惠民活動中,將進一步讓傳統文化在服務當代人民、溫暖冬季生活中煥發新的活力。”高臺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劉玉梅表示,“這不僅是激發文化內需、促進文旅消費的有力抓手,更是營造歡樂祥和、充滿溫情的冬日氛圍,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
活動開展以來,高臺縣水之印廣場觀眾絡繹不絕。演出現場,既有銀發蒼蒼的老戲迷,也不乏年輕面孔,展現了秦腔藝術跨越年齡的魅力。“在家門口免費看戲,太方便了。”市民王先生感慨道,“樂善忠義班演出的劇目都是反映忠孝節義的,市民都愛看,七天時間的演出,讓我們能好好過個戲癮。”
此次展演通過搭建秦腔從業者、愛好者的交流平臺,促進了表演技藝與文化認知的提升,為本土秦腔人才提供了學習展示的機會。
“開展冬季文化惠民活動,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著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具體舉措。”劉玉梅介紹。


今年以來,高臺縣公共文化服務扎實推進,服務設施愈加完善,服務供給日益豐富。數據顯示,該縣累計舉辦各類文化體育活動280場次,服務群眾54萬人次。“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如火如荼,高原龍舟賽、秦腔戲迷大賽等文體賽事精彩紛呈,“百姓大舞臺”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受到群眾廣泛贊譽,公共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臺上水袖翻飛,臺下掌聲如潮。高臺縣以秦腔為媒,讓古老非遺“活”在了當代生活里,“響”在了百姓心坎上。
- 2025-11-17【祁連山下是我家】張掖高臺中水滋養出戈壁“生態新綠”
- 2025-11-17【祁連山下是我家】倉廩豐實潤甘州 文脈賡續煥新生
- 2025-11-17“何以中國·越山向海踏千瀾”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在銀川啟幕
- 2025-11-17街頭常見的銀杏樹為何上了瀕危“紅色名錄”?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所長許宏剛解碼銀杏的“繁榮悖論”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