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正在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的“制高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使量子科技成為我國“十五五”規劃的核心賽道之一。在量子科技領域積淀深厚、人才輩出、成果豐碩的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將是這條賽道上的關鍵發力點之一,有望成為國家量子科技戰略的西部支點,必將為甘肅省量子科技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由市科技局支持、《蘭州晚報》開設的“創新領航”專欄今天推出第121期——《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國家量子科技戰略的西部支點》。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在國內物理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力。在量子科技領域,該學院有較為深厚的研究基礎,始終跟蹤量子科技前沿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段一士先生和葛墨林教授在量子規范場理論中取得了開創性成就;徐躬耦先生和顧雁教授開啟了我國量子混沌的研究;汪志誠教授和王順金教授在量子光學與量子多體系統等領域進行了許多原創性研究。新世紀以來,該學院在量子理論的研究中邁入了新階段,特別是在量子精密測量、量子模擬、量子混沌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理論創新,有力地推動了國內量子研究的發展,并將持續為甘肅量子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前瞻性的政策咨詢和基礎支持。
在量子理論研究方面,該學院多有建樹,可以服務甘肅在量子基礎理論研究和量子科技成果轉化上發揮引領作用。其中,安鈞鴻團隊從理論上研究的量子電池,能夠實現抗老化遠距離充電,突破經典電池的性能極限,其研究成果被國內外科技媒體廣泛報道,有望對量子產業產生極大的推進作用;柴國志團隊開發的高頻量子軟磁材料傳感器,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具有重要潛力;田永輝團隊開展了氮化硅—薄膜鈮酸鋰異質集成芯片的研究,有望對光電子芯片技術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此外,學院在量子混沌和計算等領域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正在努力將量子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產業創新變革。
該學院歷經近80年發展,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傳承氛圍,并建立了成體系的量子科研隊伍。凝聚了20多人國家級人才稱號的團隊,年均發表國際主流期刊論文60余篇。同時,該學院還建立了完備的量子基礎物理與科技應用課程體系,開設了量子科技創新班,具備培養高水平科研人才的能力,可以為甘肅量子科技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隊伍支撐。
在量子技術研究方面,該學院也建立起多個支撐平臺,可以服務甘肅在量子科技產業創新攻關上發揮主力軍作用。先后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蘭州理論物理中心、甘肅省理論物理重點實驗室、量子理論及應用基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量子物理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等4個關鍵平臺,培育了多個專業團隊,包括量子系統新效應與新物態研究團隊、量子調控及其應用研究團隊、新原理量子器件的功能化設計團隊和量子模擬研究團隊,每年獲得約1500萬元量子科研經費,用于開展國際前沿的關鍵技術研究。在此基礎上,申報了科技部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記者 何燕
- 2025-11-05創新嶺南文化表達 舞劇《醒·獅》斬獲文華劇目獎
- 2025-11-05“中華文化符號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研討會舉行
- 2025-11-05【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成標識 進教材 嘉峪關這里出土的文物不一般
- 2025-11-05讓敦煌美學“飛入”現代生活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