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守正創新,積極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科技助力文化高質量發展。邁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各地要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統籌推進“文化+科技”,深化文化建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在科技助力中強化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在落實上下功夫,凝聚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強大合力,推動中華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地各部門加快運用最新科技成果,為文化保護注入了新動力。有的地方使用無人機、大場景三維激光掃描儀等設備采集數據,再運用數據處理、三維建模、三維動畫等技術,讓文物實現數字化,既讓文物得到了更廣泛的宣傳,也為后續的研究保護、公眾教育、展陳展示等提供科學支撐。各地各部門要勇于探索創新,在文物數字化領域破題破局,通過數字技術尋求文物保護與展示間的平衡。有的地方推出文物保護數字化應用,融合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分析等技術,打造古跡全覽、安全監管、保護落實、活化利用等特色模塊。特別是“數字孿生”系統的應用,用虛擬現實等技術將旅游資源、便民服務等內容不斷納入,釋放了文化活力。
在科技賦能中推動文化創新。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的新領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今天,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千行百業賦能,為千家萬戶造福。在文化創新中,各地各部門更加重視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的運用,通過科技賦能,為文化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各地依托人工智能,推出更多包括沉浸式演出、線上博物館和虛擬展覽等在內的新興文化場景,讓文化消費逐漸從單向感知向雙向互動轉變,推動文化遺產傳承與文化產品創新。有的地方結合實際,打造數字文化社區,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有的地方從搭建平臺、布局攻關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文化創作、傳播和體驗升級,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各地要持續推動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應用,深化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和協作,構建文化數字化新生態。
在科技支撐中提升文化消費。通過科技助力與強力支撐,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也讓文旅消費市場呈現“人財兩旺”的熱鬧景象。從科技感十足的文旅場景,到滿足“個性化定制”的文化產品服務,再到不斷升溫的線上演播等文化業態,隨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深入應用,各地持續涌現出更多的文化消費新體驗、新模式,激發了市場潛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人工智能實時交互、激光動態追蹤、多聲道空間音效等技術,讓不同場景觸手可及。精品內容生產+場景智能制作+復合文化體驗,讓消費體驗更新潮。有的地方通過打造數字文化體驗廳,通過設立全民藝術鑒賞區、互動區和沉浸式文化體驗區,為群眾構建文化體驗場景。有的地方打造一站式線上文化公共服務平臺,聯動公共文化設施、“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文化生產者和文化志愿者,推動了文化消費的轉型升級。(張若麟)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從經濟半年報中看信心力量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厚植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底色底蘊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擔當作為,做好新時代城市工作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承壓前行,增強外貿底氣與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