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開眼界
那些絢爛多姿的壇壇罐罐們

旋紋尖底彩陶瓶

貝紋彩陶罐

變體人面紋旋紋彩陶盆

豎道羽紋彩陶壺

多層垂弧鋸齒紋雙耳甕

變體神人紋彩陶甕

弧線紋間方格網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距今約4500年)蘭州市紅古區土谷臺出土
上期《博物館》我們介紹了大地灣文化時期的史前第一缽“寬帶紋三足彩陶缽”及仰韶文化期萌萌噠的小迷妹“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大地灣文化及仰韶文化期的彩陶算是中國彩陶的萌芽期,彩陶文化初露曙光,到了馬家窯文化時期,旭日終于升起,中國的彩陶文化絢爛為漫天的彩霞!馬家窯文化將史前文化的發展推向到登峰造極的高度!
壹 濃墨重彩
旋紋尖底彩陶瓶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約4800年),1971年隴西縣首陽公社呂家坪出土。這只彩陶瓶最亮眼的特點當屬瓶身上三組旋渦紋了,這三組用黑彩繪就的連續旋渦紋與瓶頸的平行弦紋聯系,圖案華美勻稱,連綿不斷卻疏密有致,真難想象,近5000年前的古人繪畫技藝竟如此精湛!這只彩陶瓶另有一個奇特處同學們發現了嗎?此瓶的瓶底為什么是尖的,尖底可怎么置放?想必是用繩子系著瓶的兩耳懸掛著用的。
變體人面紋旋紋彩陶盆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約4800年),1966年蘭州市王保保城出土。這是一只工藝精湛,保存完好的彩陶盆,這只旋紋彩陶盆最大的特點是盆內壁上繪的三組變體人面紋,同學們看出這組圖像人面嗎?看懂人面紋需要發揮想象力,總之,我們的先祖抽象表達的能力及想象力真令今人景仰!
貝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距今約4500年),這只彩陶罐出土于甘肅省,至于具體出土地已不可考。同樣是施黑彩,但這只彩陶罐的圖案造型相比前兩件要簡陋點,但它也有它的亮點,這只罐子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是腹部繪的兩周貝殼紋,貝殼紋雖簡單卻不常見,藝術來源于生活,可見史前古人把常見的事物形態都抽象化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了。
貳 施朱涂丹
多層垂弧鋸齒紋雙耳甕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距今約 4500 年),廣河縣地巴坪出土。這是雙耳甕器型大氣貴重,施以紅、黑二彩,紅、黑彩交替使用,腹部繪多層連續垂弧紋和鋸齒紋,黑、紅彩交替使用,由三組分層連續的垂弧紋組成整體圖案,每層由兩層黑色帶紋和一層紅色帶紋組成,黑色帶紋上緣繪向上的鋸齒紋。整個圖案密集繁復,俯視猶如一朵盛開的鮮花,造型豐滿,色彩鮮艷。
豎道羽紋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000年),蘭州市紅古區土谷臺出土。這只彩陶壺也是施紅、黑彩。色彩極為艷麗,整個壺身幾乎被大面積的彩繪所覆蓋,尤其是腹部紅彩繪就的豎道羽紋,創意獨特,筆法細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變體神人紋彩陶甕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000年),蘭州市紅古區土谷臺出土。也是施以紅、黑彩,彩繪筆法相比而言較為簡單粗糙,但彩陶甕肩腹部繪的兩組變體神人紋圖案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關新聞
- 2020-07-31康熙御筆,為何會在張掖?
- 2020-07-15【溯源甘肅】天水放馬灘秦漢墓的三個“第一”
- 2020-04-07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河西走廊地區采玉史可追溯至3700年前
- 2020-04-07慶陽寧縣“梁公碑” 大唐名臣狄仁杰光耀隴原(圖)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