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漕運三部曲》:為浩蕩古運河立傳

王梓夫 羅曉光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聯合主辦的著名作家王梓夫長篇小說《漕運三部曲》新書發布會日前在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辦。
著名批評家、作家解璽璋,著名作家、《漕運三部曲》作者王梓夫,以及青年作家、詩人侯磊,圍繞《漕運三部曲》,深入討論了歷史小說的創作特點以及古老運河的傳奇故事。
王梓夫是土生土長的通州運河人,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供職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編劇,原創作室主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通州區文聯名譽主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異母兄弟》《梨花渡》《漕運碼頭》《漕運古鎮》《漕運船幫》;中短篇小說集《昨夜西風》《蜜月日記》《格外》《王梓夫小說選》《男人氣象》《報告政府》;散文集《往事門前》《感悟生命》《通州賦》《漫長漫長的冬天》《走不出的江湖》《挽不住的鄉愁》及影視劇作品多部。作品曾獲多種獎項。

《漕運三部曲》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供圖
王梓夫深諳運河的各種歷史掌故,為了尋找創作的原型和素材,他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深入挖掘搜集整理運河史料,沿著京杭大運河做過多次實地考察。最終確立將集運河碼頭文化和幫會文化之大成之——民族精神、江湖義氣作為自己“漕運系”小說的精神魂魄,用二十年時間陸續推出了三部長篇小說——《漕運三部曲》(《漕運碼頭》《漕運古鎮》《漕運船幫》)以宏大的歷史視野,再現了清朝中葉中國的漕運盛況、漕船建制、運輸典章及京杭大運河兩岸的風俗民情、世道人心。
《漕運碼頭》是中國第一部描寫漕運文化的長篇巨制,講述了愛新覺羅·鐵麟臨危受命大刀闊斧革除“漕弊”的傳奇故事。本書榮獲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這也是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評委會全票通過的一部作品。授獎詞說,“《漕運碼頭》描寫了大運河兩岸的民情風俗,融懸念、傳奇性為一體,具有全新的民間視角。”
《漕運古鎮》圍繞主人公馮含真大起大落的人生命運展開,呈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漕運古鎮張家灣。如果說《漕運碼頭》寫的是橫斷面,《漕運古鎮》寫的便是縱斷面,寫一個人物的生命軌跡,將經典人物和歷史傳奇完美融合,堪稱一部大驚大險、大悲大合的運河子弟人生傳奇。
2021年,《漕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漕運船幫》正式推出。本書以清雍正、乾隆朝為背景。雍正皇帝厲行改革,欲暢通糧運之道,出皇榜招民間興辦水路糧運。杭州三位異姓好友翁巖、錢堅、潘清揭皇榜受此任,結為兄弟,創立安清幫。安清幫徒眾皆以運漕為業,又稱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是清初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亦是青幫的前世。漕運船幫與門下弟子共同訂立家規法則,勸戒幫眾修德論道,強調師帶徒的體制,幫中大小以字輩論之,將一幫市井船夫治理得有條有序,良才輩出,大力推動了漕運事業的發展與興盛。
《漕運船幫》是《漕運三部曲》中占有史料最豐富、最精確的一部,宏偉再現了三百年前的碼頭文化與運河眾生相。作者在運河典章與民間典故的歷史縫隙中,書寫了一部篳路藍縷波瀾壯闊的漕運船幫創業史。
“作者肚子里的東西太多了”,解璽璋讀后驚嘆,從《漕運碼頭》到《漕運古鎮》,再到《漕運船幫》,可以看得出王梓夫越寫越好,小說內容上更廣闊,也更深厚了。“我覺得這幾部小說顯示出來的雄厚的文化積淀特別讓人敬佩。其實一個作家,方方面面都要寫到,包括一些具體的生活場景,但是能夠把中國的思想史滲透到小說里面,而且寫得活靈活現,至少在我自己看的書里面還很少,王梓夫在這方面的造詣非常高,這套書值得大力推廣。”解璽璋說。
解璽璋認為,一個小說家處理歷史的方式和一個歷史學家應該不一樣。“當我們讀一本歷史小說的時候,我們期待它帶有傳奇性,小說就承擔這樣一個任務,它要把奇特的東西、神奇的東西傳播出去。《漕運三部曲》里有很多神奇的東西,有傳奇的故事才吸引人,在這一點上,王梓夫特別大膽,《漕運三部曲》充分表現了東方神秘主義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這是小說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侯磊對小說的結構非常關注,“王梓夫老師在《漕運三部曲》里建構了一個與運河相關的整個清代從朝廷到民間的世界,而運河和漕運是這里面的一個視角或者說一個線索,是一根線把這些串聯起來,所以我對這三卷本的架構非常佩服。”他還表示,作者王梓夫不僅擅長傳統敘事的故事技法,而且尊重歷史,尊重人物,其作品里的人物始終沒有脫離那個時代,始終在歷史的氛圍中,“《漕運三部曲》讓我們重歸對歷史小說的向往和堅信,雖然里面的底層人物很多是塑造的,但是大人物都是不虛的,是可考的。”
談及創作緣起,王梓夫坦言與自己的成長環境和經歷有關,王梓夫出生在運河邊上,在動筆創作最新一部的《漕運船幫》之前,他為自己設定了嚴格的寫作標準。有段時間在“瓷都”景德鎮體驗生活,他感受到,“瓷器的繪制和燒制,與小說創作有諸多的異曲同工之妙。看的是手藝,耗的是心力功夫,拼的是工匠精神。歷史小說同樣需要巧思,設置出精彩獨特、懸疑跌宕、令人不忍釋手的故事情節;結構出盡可能大而自然的文化承載量,這是人物命運的根脈,也是人物性格的重要基石和原材料;錘煉出一套屬于自己的語言風格,既有助于行文敘事,讓讀者獲得閱讀快感,又能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氣質。”
完成《漕運三部曲》是王梓夫一直以來的愿望,他當日感嘆稱,“我對得起大運河了!”(完)
相關新聞
- 2021-05-18朝夕必爭,他們為藏文古籍“上戶口”,讓古籍“重生”!
- 2021-05-18《世界之巔》新書分享會在昆舉辦
- 2021-05-17李菁新書《走出歷史的塵煙》圓桌對談在京舉辦
- 2021-05-12“傅局”和毛邊書局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