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蘭州市各區縣以深化“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錨定民生改善、產業升級和政務提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七里河區破解群眾出行“老大難”,榆中縣打通鄉村供水“最后一公里”,城關區打造政務服務“智慧新標桿”……一項項務實舉措,彰顯黨建引領下的為民初心;一處處民生蛻變,見證群眾需求導向的實干擔當。各區縣以硬招實招破解難題,以暖心服務回應期待,繪就了一幅“破題紓困、枝葉關情”的惠民實景圖。
七里河區
修繕道路解民憂,精準監督暖民心
在七里河區西園街道明仁花苑小區,一條新鋪設的道路讓居民們贊不絕口。“問題解決得很快,現在小區門口的道路不堵了,也安全了,大家出行方便多了。”小區居民張阿姨感慨地說。“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七里河區聚焦群眾關切,以務實高效作風全力辦好民生實事,解決了一批關乎民生福祉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明仁花苑小區門口的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加之車輛隨意停放,原本就不寬的道路擁堵嚴重,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影響了小區居民的正常出行。七里河區采取區“三抓三促”行動辦公室分類轉辦、區紀委監委跟進督辦的方式,督促西園街道和交警、自然資源、住建、城管等相關單位核實并協調解決問題,并于2024年3月初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措施,就道路權屬、改造經費、翻修方式等事項達成共識,同時加強道路改造前的巡查監管、疏導勸導工作。
西園街道積極協調周邊相關單位、企業、業委會和熱心人士募集資金,于2024年4月13日開始對該路段進行改造,鋪設路面80米,同步安裝了人車分道隔離欄和路燈,并設置了交通警示標識,重新劃定了交通標線,目前道路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居民出行條件和交通安全環境。
“群眾事無小事,民有所呼,必有所應。”七里河區“三抓三促”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督辦社會監督件為抓手,突出解決一批民生難點問題,推動七里河高質量發展。
城關區
“六個通辦”打造政務服務新體驗
“以前辦個事得跑好幾個地方,現在好了,一窗受理,省時省力。”正在辦理企業注冊的王先生對記者說道。他所說的“一窗受理”,正是城關區推行的“六個通辦”改革之一。近年來,蘭州市城關區以“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為契機,創新推出一窗、一網、一證、一碼、一次、一地“六個通辦”改革,通過整合商事登記、稅務、醫保、社保等106個專業綜合窗口和12個無差別綜合窗口,城關區實現了942項區級事項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
走進城關區政務大廳,智能超級柜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辦理業務的群眾僅需“刷臉”即可完成全流程辦理,智能設備的高效便捷令人贊嘆。據政務大廳工作人員介紹,智能超級柜臺集成了人臉識別、證照打印等10余項功能,不僅提升了審批效率60%以上,更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
“現在辦事真是越來越方便了,再也不用帶一堆紙質材料了。”正在辦理社保業務的張女士感慨道。城關區聯合甘肅省大數據中心,推動14類高頻電子證照全面接入政務云平臺,實現社保、醫療等領域“掃碼亮證”。目前累計調用電子證照500萬次,企業群眾辦事紙質材料提交量減少80%,“一次辦好”成功率提升至98%。作為全省“掃碼亮證”試點,城關區還在交通、醫療、教育等6大領域打造“居民碼”“企業碼”應用場景,實現300項服務“一碼通享”。政務大廳智能化設備100%支持掃碼功能,群眾通過“甘快辦”App即可完成全流程“無感辦事”。2024年累計辦結“一件事”5.2萬件,群眾滿意度達99.8%。
城關區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城關區以技術革新提升效率,以人性化服務傳遞溫度,形成“智能+暖心”雙軌并行的服務模式。部署集成式自助服務一體機,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累計自助辦件6.9萬件;構建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實時監測辦件效率、群眾評價等數據,動態優化服務策略;實現區街社區三級窗口視頻連線、材料互傳,解決基層群眾“跑遠路”難題。
榆中縣
破解飲水難題,助力鄉村振興
清晨的榆中縣馬坡鄉河灣村,村民王女士擰開自家院里的水龍頭,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流出。她一邊接水一邊感慨:“過去挑水要走二里地,遇到枯水期還得排隊,現在一擰就有水,真是方便!”
曾經,榆中縣馬坡鄉河灣村的飲用水源主要依靠常流山泉水,雖然水質清澈,但給水管網未入戶,村民取水極為不便,特別是在枯水期,水量不足導致供水不穩定,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產用水需求。2024年,榆中縣以深化“頭雁項目”黨建品牌為抓手,建立全周期管理機制,將供水工程列為重點民生項目,實施了馬坡鄉河灣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供排水工程,該工程通過新建調蓄水池、新建供水管網、新增入戶設施等相關配套附屬建筑物,有效解決了當地供水能力不足、供水不穩定等問題,讓河灣村徹底告別了“挑水時代”。
“我們村這么多年終于實現了自來水入戶,全村326戶1252人現在能夠飲用到持續穩定的安全水放心水,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活,以后我們大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河灣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繼舜說。
與此同時,榆中縣持續做優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今年以來建成了一批高原夏菜育苗中心、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和馬鈴薯標準化種薯擴繁基地。在上花岔鄉,中藥材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甘肅正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文虎興奮地說:“在鄉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公司實施了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項目,建有加工車間、冷藏庫等設施,今年已采挖甘草1500畝,加工鮮甘草、甘草片3500噸,帶動了附近農戶就近務工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5萬元。”
“自家地里的活忙完了,我們就來合作社打工,這里忙的時候有200多名工人加工甘草,我一個月能掙5000元左右,磨刀、切片師傅工資更高,比出去打工劃算,還能照顧家里。”家住上花岔鄉黑虎子村的肖永琴說。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肖永琴已成為甘草初加工的行家。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維俊
- 2025-03-24慶陽市以全員招商推動產業集聚
- 2025-03-24慶陽市西峰區 以招商引資實效賦能高質量發展
- 2025-03-24高永平赴浙江、山東開展招商考察活動
- 2025-03-24定西:設備“更新” 產業“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