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吳舒睿 通訊員 張愛平 崔翔龍
中藥材種子是中藥材的“芯片”。近年來,甘肅省隴西縣把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提升當作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將選優育強種子種苗視為產業發展的“源頭工程”,讓“中國藥都”的燙金名片越擦越亮。
近日,在隴西縣中藥材種子標準化加工車間,工作人員熟練地按照標準化流程操控著機器,經過多道工序精心加工的中藥材種子顆粒飽滿,不斷從生產線上產出。這里的加工設備是在深入考察全國各大廠家后精心采購組建的,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中藥材種子標準化生產車間,它以高效自動化生產為春耕備耕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滿足中藥材種苗繁育的需求。
種子標準化加工流程嚴謹且科學。隴西縣中醫藥研究院農藝師史虎軍介紹:“首先進行粗選,去除雜質,接著選石、比重篩選、色選,針對黃芪和甘草種子,還要進行大小選和刷種。經過這樣精細的流程,種子發芽率可達95%以上。”
相較于傳統加工技術,該車間的加工設備和技術優勢顯著。以往種子加工主要依賴人工,而現在建成的標準化種子生產車間,實現了標準化加工,不僅大幅減少人工投入,加工效率更是提高了40%以上,而且種子的凈度、純度等質量指標都有了顯著提升。
在質量把控方面,從原料進場時就開始嚴格檢測。史虎軍說:“原料進場時,我們會取樣檢測發芽率,加工完成后的成品,還要再次檢測發芽率、純度、凈度和活力,各項指標達標后才能銷售或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車間創新推廣“丸粒化種子加工技術”,實現了中藥材種子“帶藥帶肥下田”。史虎軍解釋說:“丸粒化種子是在精選種子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將種子擴大了4倍左右。在丸化過程中添加殺蟲劑、殺菌劑和微量元素營養劑,讓種子帶著‘藥包’和‘營養包’下地,既能減少病蟲害,又能促進壯苗。同時,不同顏色的成膜劑用于區分不同配方,方便管理和使用。”這項技術為機械化精量播種奠定了基礎,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效率。
隴西縣中藥材種子標準化加工車間總投資642萬元,自2023年8月投產使用以來,已成為推動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車間內分設種子生產區、冷藏庫、包裝室、晾曬場等全流程功能區,配備50余臺套種子加工設備。通過多道加工程序,可將中藥材種子凈度提升至99%以上,發芽率達到95%以上,顯著提高種苗出苗率和成活率。
隨著春耕的全面展開,隴西縣標準化加工的中藥材種子將播撒在田間地頭,為全縣中藥材產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今年,隴西縣計劃為種子種苗基地和育苗基地加工90噸以上各類中藥材種子,目前已加工60噸以上,預計4月中旬完成加工,4月底投放至全縣17個鄉鎮,覆蓋“三分田工程”22500戶,種苗基地達2000畝。
- 2025-03-12甘肅省首個全自動智能鋼拱架機器人加工示范線投產
- 2025-03-12蘭州中川機場環線鐵路3月20日投運
- 2025-03-12甘肅省公務員考錄筆試本周末舉行
- 2025-03-11蘭州中川國際機場T3停車樓將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