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成效顯著

制圖:石代學
中國甘肅網11月20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記者近日獲悉,“十四五”時期,我省文物系統在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活態傳承等關鍵領域多點發力、縱深突破,以亮眼數據和標桿項目,為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寫下兼具厚度與溫度的答卷,讓千年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在文物保護提質升級方面,我省投入3.5億元,實施敦煌石窟保護利用和數字化工程98項,完成洞窟保護110個、數字化采集300個,建成全球首個文物保護多場耦合實驗室,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27項,科研成果服務16省市及部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獲取文物高清圖像10萬余張,50余萬份高清數字資源全球共享;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線索4659條,投入24.26億元實施900余項重要文保項目;打造河西走廊國家遺產線路,創建嘉峪關長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全省文物系統性保護成效顯著,“中國特色?敦煌經驗”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在考古發掘研究方面,我省積極推進中華文明探源等重大項目,慶陽南佐等20余項考古項目成果豐碩,臨洮寺洼遺址等3處遺址成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完成1000余項水利、交通等領域基本建設文物調查勘探,強化敦煌學等優勢學科建設,出版1300余部(篇)學術成果;成立5家省級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深挖革命文物背后的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活態傳承利用方面,我省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新建成甘肅簡牘博物館等30家博物館,全省每9.38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居全國第一;完成1萬余件(套)文物數字化,推出近200個數字展覽;在全國率先推行策展人制度,打造1600余個精品展,舉辦2.5萬余場社教活動,超1.1億人次走進博物館;建成多處革命文化傳承體驗地,63家紀念館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開展紅色教育5000余場次,接待觀眾4000余萬人次;推出4000多種文創產品,年銷售額1.1億元。
同時,我省認真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港澳臺等地區,舉辦以敦煌文化、絲路藝術為主題的展覽、論壇、研討會及環球連線等文化交流活動50余場次,完成緬甸蒲甘他冰瑜寺數字化保護項目,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遺產保護“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打造的《云賞敦煌》《云游敦煌》等10余個短視頻、小程序,訪客覆蓋120個國家(地區)8億多人次。此外,還出臺保護弘揚敦煌文化、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傳承創新基地、建設河西走廊國家遺產線路等政策文件,修訂《甘肅省文物保護條例》和《甘肅炳靈寺石窟保護條例》,出臺鎖陽城遺址、永泰城址保護等5部單行《條例》,制定甘肅省文物安全、涉案文物移交等行業管理辦法、制度73項,初步構建起覆蓋全面、保障有力的現代文物治理體系。
- 2025-11-19甘肅省詩人諾布朗杰獲得魯藜詩歌評選“詩集類”一等獎
- 2025-11-18祁連山生態文創藝術館落戶武威天祝
- 2025-11-18下半年蘭州市自考畢業證11月25日至27日初審
- 2025-11-18甘肅首批202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援藏 奔赴雪域高原的“追光者”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