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邁步新征程,各地要因地制宜,穩步推進,不斷提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本領和能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統籌謀劃和前瞻布局,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最大限度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力。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產業布局的區域優勢,使創新要素和資源在更大空間和范圍內暢通流動。要加快發展核心技術,壯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均衡發展。要統籌處理好改革和發展、政府和市場、質態和業態等的關系,系統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創新。要大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增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整體效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找準方法路徑。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合理設定目標,找到最佳路徑。要發揮比較優勢、各展所長,發展特色產業。從科技資源豐富、創新活動集中的地區到工業、制造業體量大、優勢強的地區,從自然資源富集的地區到城市群,各地要做到因地制宜。在產業發展上,要分業施策、有增有減、有進有退,要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確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任務。要把準不同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律,科學謀劃發展方向和路徑。要形成好的政策環境,打好政策“組合拳”,并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完善。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調動和激發各方活力。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再到專精特新企業,各地要出臺政策引領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創新能力,重視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強化交流合作。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市場空間、推動產業升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活力。從營造開放創新生態到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各地要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全球創新要素利用和配置能力。要引導外資更好融入中國的創新和產業生態,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共促全球經濟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張若麟)
- 2025-11-17【好評中國】“人工智能+”讓交通運輸更暢達
- 2025-11-17【好評中國】把秋冬種抓得緊而又緊、實而又實
- 2025-11-17【好評中國】“北京禮物”何以城市送給世界的最美禮物
- 2025-11-14加強國際傳播 弘揚敦煌文化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