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興號上的“掃碼秒訂餐”到貨運線上的“一單通全程”,從跨境班列的“智能調度跑全球”到重載鐵路的“硬核運煤忙”——“十四五”以來,中國鐵路把創新驅動戰略焊進鋼軌,用科技給傳統鐵脈裝上新“智慧引擎”,沒有晦澀術語,全是實打實的效能升級,讓“世界一流鐵路”的目標在技術迭代中越走越近。
科技貼緊民生:讓出行貨運都“少跑腿、多省心”。科技的溫度,藏在每個普通人的體驗里。現在坐高鐵,不用再攥著紙質票反復核對,電子客票“一證通行”;想吃飯不用等餐車,掃個暢行碼,熱飯直接送到座位;家里老人出門,適老化列車、積分優惠、站內便捷換乘全安排,科技沒讓老人“掉隊”,反而更貼心。這背后,是“一日一圖”智能調度系統在“算客流”,是大數據在精準匹配需求,讓節假日加開的夜間高鐵、務工專列,剛好接住每一份“說走就走”的期待。
貨運更像開了“快捷鍵”。以前發貨要跑多個部門、填一堆單據,現在95306平臺“一鍵下單”,貨物到哪了手機隨時看;烏魯木齊發往東莞的鋁棒,靠多式聯運“一單制”技術,少走6天彎路、成本降4%,貨主再也不用“兩頭催、反復問”。科技不是擺架子,而是把“麻煩事”變簡單,讓出行更順、貨運更省。
硬核創新托底:鐵路裝備“玩出新花樣”。要當世界一流,“硬件實力”必須拉滿。中國鐵路的科技攻堅,全是“問題導向”的實在招:客運有復興號持續升級,350公里時速穩如平地,開行范圍從都市圈鋪到邊疆,成為“中國速度”的活名片;貨運嫌普通集裝箱不實用?立刻研發卷鋼箱、頂開門箱等15種新箱型,糧食、鋼材各有“專屬座”,運輸中再也不怕損耗。
更厲害的是“走出去”的技術底氣。雅萬高鐵在海外落地,帶著智能防震、遠程運維等“黑科技”,運營兩年安全跑了565萬公里,拉著1200多萬人次穿梭,讓世界看到中國高鐵的“硬實力”;大秦、浩吉等重載鐵路,靠先進的牽引和防護技術,把“北煤南運”做成“高效流水線”,2024年疆煤外運量暴漲47%。沒有花架子,全是能扛事的“真技術”,這才是世界一流的底氣。
聯動創新破圈:讓鐵路“牽起更多伙伴”。科技的魔力,在于打破邊界、串起全局。中國鐵路不搞“單打獨斗”,用技術把物流、外貿、鄉村振興都“串起來”。國內物流里,多式聯運“一單制”像條“智能紐帶”,把鐵路、海運、公路擰成一股勁,2025年1-8月鐵水聯運集裝箱貨量漲了17.5%,幫企業省下真金白銀;高鐵快運更“跨界”生鮮市場,茂名荔枝靠高鐵“貼地飛行”,24小時從枝頭到貨架,比傳統運輸快3倍,吃貨們隨時能嘗鮮。
國際舞臺上,中歐班列靠全程智能調度實現“天天班”開行,外貿“新三樣”坐著列車闖世界;跨境旅客列車上,多語種智能服務、快速通關技術,讓中外交流更順暢。就連鄉村振興里,公益性“慢火車”也配上了簡易電商設備,山里的土特產靠鐵路運出去,老鄉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科技讓鐵路不再是“單條線”,而是聯動全局的“活力樞紐”。
從車廂里的小細節到跨境運輸的大格局,中國鐵路的科技賦能,沒有“高大上”的口號,全是“解決問題”的實在勁。當科技持續給鐵脈注入新動能,這列“世界一流”的鐵路快車,必將載著民生期待和發展底氣,跑得更穩、更遠。(任彥菲)
- 2025-10-29共繪干群“同心圓”
- 2025-10-29向“新”圖強,鑄就一流鐵路新標桿
- 2025-10-29年輕干部要踔厲奮發赴遠征
- 2025-10-11短期內 甘肅大部持續陰雨天氣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