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評中國|新動能持續增強,中國經濟未來可期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閭海琪解讀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稱,經濟發展新動能是拓展新增長點、推動經濟升級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驅動力。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最新測算結果顯示,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136.0,比上年增長14.2%,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經濟展現強大動力,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網絡經濟帶動作用明顯,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新動能培育和舊動能更新協調聯動,支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經濟活力持續釋放,構筑高質量發展強基礎。我國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進一步釋放市場經濟內在潛力。2024年經濟活力指數攀升至130.9,同比增長14.5%。全年新設經營主體數量達2737萬戶,日均新設企業2.4萬戶,顯示出社會創業熱情高漲和市場信心充沛。投資結構更趨優化,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0%,高于全部投資增速4.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7.0%和10.2%,表明資金要素正加速向創新領域集聚。快遞業務量完成1751億件,業務收入突破14034億元,現代物流體系高效運轉,成為連接供需、暢通循環的重要支撐。我國經濟內生動能不斷增強,市場活力持續迸發,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驅動顯著增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國堅持將科技創新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驅動支撐作用持續增強。2024年創新驅動指數達到138.5,比上年增長13.2%。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增至3.6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基礎研究經費2497億元,增長10.5%,科技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結構更加優化。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持續強化,成為強鏈補鏈的重要力量。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升至14件……科技創新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網絡經濟方興未艾,拓展高質量發展大空間。數字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我國全面實施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網絡基礎設施持續升級,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4年網絡經濟指數達142.4,比上年增長16.2%。截至2024年底,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3376億GB,增長11.6%;全國5G基站達425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3.6%。全國網上零售額15.2萬億元,增長7.2%,其中,跨境電商出口額增長16.9%,呈蓬勃發展態勢。數字消費提升行動深入實施,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活力顯現,低空經濟、銀發經濟等新消費熱點加速培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正在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新動能的快速增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面向未來,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完善支持創新的政策體系,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堅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充分發揮我國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體系優勢和體制機制優勢,不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指數的增長表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甄郝)
- 2025-09-01好評中國|賡續偉大抗戰精神,書寫民族復興新的榮光
- 2025-09-01好評中國丨手繪漫評:賡續紅色血脈,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 2025-09-01有效暢通“大循環”,建設統一大市場(人民觀點)
- 2025-09-01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思想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