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隨著一列滿載電煤的2萬噸級重載列車駛出位于山西大同的湖東站,大秦鐵路累計貨運量突破90億噸。這是大秦鐵路多年來不停奔走鐫刻下來的印記,亦是其縱橫“煤海”,疏通中國資源分布、經濟發展、民生幸福等重要“經脈”的有力見證。
打破山巒重重阻隔,看大秦鐵路疏通中國煤炭“經脈”。山西大同是我國的“煤都”,是我國自古以來的能源寶庫。但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其長期處于“有煤運不出”的困境,無法與位于其東側的秦皇島實現暢通的煤炭資源交易。作為我國第一條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的鐵路,大秦線的出現成功打破了多年來兩地資源不流通的苦悶狀態。這條全長653公里的鐵路,途徑4個省市,走過高原、穿越河谷、緊依山脈,打破了一切地理條件的阻隔,縱橫馳騁于山河天地間,如同一條奔騰的“煤海”將兩地緊密相連,為我國煤炭資源的有效輸出開辟出一條新生的“生命線”。
打破能源瓶頸桎梏,看大秦鐵路疏通兩地經濟“經脈”。在大秦鐵路建設之初,鐵路部門就已明確其解決山西煤炭外運難題的功用。因此,其重載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不言而喻。秦皇島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大秦鐵路的開通運行不僅為其解決了當地能源短缺的發展桎梏,更強大了其作為港口城市的樞紐功能。與此同時,有了秦皇島作為“全國最大煤炭中轉港”的加持,山西大同煤炭的出口量亦顯著提升。大秦鐵路如一條鏈條般連接著大同與秦皇島,更連接著兩個城市在互利共贏中實現的經濟雙騰飛。
打破用電需求局限,看大秦鐵路疏通民生幸福“經脈”。一條鐵路建設的意義往往不止于交通布局的開拓,更在于其如何在日復一日的開行中為民生帶去希望與幸福。大秦鐵路的開行,讓我們看到了它的長度、它的速度,以及它的溫度。90億噸煤炭的背后是一個能源短缺的城市,是無數個渴望在時代浪潮中發展的企業,是千百萬個有著用電需求的家庭……大秦鐵路與秦皇島的聯動,不僅完善了其城市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更催生了無數新興行業,為當地居民帶去了大量就業崗位。大秦鐵路在多年奔走中輸送著煤炭的“光與熱”,同時也在“煤海”縱橫中托舉起了民生的“暖與福”。
從“能源線”到“民生線”,大秦鐵路一路馳騁向前。是暢通煤炭資源的“大動脈”,亦是經濟與民生的“疏通者”。(郭雨語)
- 2025-08-30【好評中國】致敬每一個自強向上的平凡中國人
- 2025-08-30一個葫蘆里“賣”的究竟是什么?
- 2025-08-30別讓“文明”掐滅歷史的真實
- 2025-08-30從“網紅館”一票難求看科普:需架起創新通向大眾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