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文化旅游 >> 甘肅地理

    絲路研學游 領略河西美

    2025-07-11 14:23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原標題:絲路研學游 領略河西美

    莫高窟 馮樂凱

    金塔沙漠胡楊林 曹紅祖

    銅車馬儀仗隊

    山丹馬場西大河 桂政全

      走進河西走廊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走進了歷史與自然交織的宏大畫卷。當駝鈴聲穿越千年風沙,當石窟壁畫在時光里流轉,絲綢之路早已不是抽象的名詞。

      走進這條橫貫東西的文明古道,研學之旅便有了別樣的意義——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千年故事;每一處風景,都訴說著歲月傳奇;每一眼望去,都能撞見文化的交融。讓我們一同開啟這場研學之旅,去領略河西走廊沿線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景點。

      酒泉:大漠風光與歷史遺跡的碰撞

      莫高窟

      敦煌,這座被流沙與星辰守護的絲路明珠,自漢代起便在河西走廊的西端閃耀。當駝隊的鈴鐺聲穿透戈壁的寂靜,當商客的腳步在鳴沙山的褶皺里刻下深淺不一的印記,這座古城便成了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而莫高窟,正是鑲嵌在這座城池桂冠上最璀璨的那顆寶石,讓敦煌的名字在千百年后依然縈繞著藝術的光暈。

      走進莫高窟,那些鑿刻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的洞窟,像一串串被時光串聯的寶珠,每一扇窟門后都藏著跨越千年的驚嘆。壁畫上的飛天掙脫了地心引力,在不同朝代的色彩里流轉:北魏的飛天帶著異域的英氣,線條如劍刃般利落;盛唐的飛天則豐腴靈動,裙裾間仿佛能抖落出牡丹的芬芳;西夏的飛天添了幾分神秘,青綠的色調里藏著游牧民族的浪漫。

      如今,當我們站在莫高窟前,看陽光掠過層層疊疊的窟檐,聽講解員細述某幅壁畫里的歷史紋樣、某尊塑像的風格,便會忽然明白:這里不僅是藝術的圣地,更是一部看得見的“文明交流史”。那些穿越沙漠的商隊、往來的使者、求經的僧侶,都在這些壁畫與塑像里留下了痕跡。莫高窟靜臥在崖壁上,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把千年的故事都融進了巖壁——而每一個走近它的人,都在這場無聲的對話里,讀懂了絲綢之路真正的意義:文明從不是孤立的綻放,而是在相遇與交融中,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鳴沙山月牙泉

      告別莫高窟的藝術圣殿,便走進一片經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秘境——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遠望鳴沙山,起伏的沙脊似金色巨龍橫亙天際,細軟的沙粒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般的光澤,恍若大地撒落的萬千金箔,閃閃發亮。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自然賜予敦煌的一對璀璨明珠,它們相依相偎,構成了一幅獨特而迷人的沙漠奇觀。鳴沙山連綿起伏,沙峰陡峭,沙質細膩,在陽光的照耀下,沙山呈現出金黃色的光芒,仿佛一條金色的巨龍橫臥在沙漠之中。當你爬上沙山,從山頂向下滑時,會聽到沙粒發出的奇妙聲響,如絲竹管弦,如鐘鼓齊鳴,如萬馬奔騰,這便是鳴沙山得名的由來。而在鳴沙山的懷抱中,一灣清泉宛如新月般鑲嵌其中,這就是月牙泉。月牙泉水質清澈,波光粼粼,周圍蘆葦叢生,綠樹成蔭。無論風沙如何肆虐,月牙泉始終保持著它的清澈與寧靜,仿佛是沙漠中的一片凈土,給人帶來無盡的清涼與慰藉。在這里,你可以騎上駱駝,在沙漠中漫步,感受沙漠的雄渾與壯美;也可以爬上沙山,俯瞰月牙泉的美麗景色,欣賞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鳴沙山月牙泉的獨特景觀,讓人流連忘返,也讓人們對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充滿了敬畏之情。

      暮色四合之際,鳴沙山在落日余暉里更見雄渾壯闊。駝隊循著古絲路的遺蹤緩步前行,腳下沙丘連綿,遠方沙脊起伏,勾勒出柔和的弧線。斜陽把駝影拉得很長,投在沙地上,與天邊的晚霞相映成趣,恍惚間,恰似望見當年絲綢之路上商隊穿梭的熱鬧圖景。

      金塔沙漠胡楊林

      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位于酒泉市金塔縣。這片沙漠綠洲生長著“化石級植物”胡楊——它們如千年堅守的戰士,在荒漠中挺立。若細賞其四季景致,各有風情。春天,冰雪消融后,胡楊從沉睡中蘇醒,嫩芽在枝干間悄然探出頭,帶著淡淡的新綠,像是給蒼勁的樹干綴上了細碎的翡翠。沙漠的風還帶著涼意,卻擋不住這抹生機,仿佛在宣告漫長蟄伏后的重生。夏天,胡楊褪去稚嫩,枝葉舒展得愈發濃密,葉片呈深綠色,在烈日下撐開一片陰涼。繁茂的枝葉交織成網,將陽光篩成斑駁的光點灑在沙地上,與沙漠的燥熱形成奇妙的平衡,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秋天,是胡楊林最驚艷的時節。樹葉被染上濃烈的金黃,像是被陽光熔鑄過一般,在秋風中舒展。陽光穿過枝葉,每一片葉子都閃著耀眼的光,與湛藍的天空、無垠的沙漠相映,繪成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冬天,落葉盡褪,胡楊以蒼勁的枝干勾勒出遒勁的輪廓,在寒風與冰雪中挺立。褪去了色彩的裝點,它們更顯堅韌,枝干如鐵鑄般直指蒼穹,展現出與荒漠抗爭的倔強風骨。四季流轉中,胡楊或展生機,或顯絢爛,或露蒼勁,每一面都是與沙漠共生的獨特姿態,讓人領略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堅韌。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是大自然用風蝕作用雕琢出的一座神奇的自然迷宮。這里的地貌奇特,由一系列造型各異的風蝕地貌組成,仿佛是一座被歲月塵封的古城。當你走在這片土地上,仿佛穿越回了遠古時代,眼前的一切都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那些由風蝕作用形成的土丘、溝壑、石柱等,形態逼真,有的像宮殿,有的像樓閣,有的像動物,有的像人物,每一處景觀都讓人驚嘆不已。尤其是在夕陽的余暉下,整個雅丹地貌被染成金黃色,仿佛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更增添了它的魅力。站在高處俯瞰,這片廣袤的雅丹地貌一望無際,氣勢磅礴,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領略到沙漠的雄渾與壯美。同時,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是開展地質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通過各種科普展覽和講解,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雅丹地貌的形成過程和地質演變歷史。

      張掖:自然奇觀與“地質史書”的交融

      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位于古絲綢之路沿線,其獨特的地質環境不僅塑造了壯麗的自然景觀,也影響了當地的歷史與文化。

      當你第一次來到這里,準會被眼前的景象驚訝到——就像闖進了一個被打翻了顏料盤的地方,到處都是鮮亮的顏色。

      遠處的山一座連著一座,不是常見的青灰色,而是被染上了各種顏色。紅的像剛燃起來的火苗,黃的跟曬透了的谷子一個顏色,橙的像是天邊剛泛起的朝霞,還有綠的、青的、紫的,一層層鋪在山上。這些顏色不是“死板”的,太陽照著的時候,亮得晃眼;要是云彩擋住了太陽,顏色就暗下來一點,換上了柔和的色調。一天的不同時間來看,顏色深淺、明暗都不一樣。

      丹霞地貌本身是地球億萬年演化的“活標本”。在這里,層層疊疊的巖層就像一本攤開的“地質史書”,每一層的顏色、厚度、紋理,都對應著不同時期的沉積環境——比如紅色巖層可能形成于干旱炎熱的氧化環境,而偏暗的巖層可能對應著相對濕潤的還原環境。

      在研學過程中,能直觀看到泥沙如何在湖泊、河流中沉積成巖的過程,又如何在板塊運動、風化侵蝕中形成如今的形態,理解“沉積—成巖—構造運動—風化”這一完整的地質過程。張掖丹霞研學游就像一場“實地地質課”,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看懂地球的“成長軌跡”,理解自然與人類的緊密聯系。

      山丹馬場

      山丹馬場,這片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的廣袤草原,仿佛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一塊綠色寶石。這場研學游,能讓人在這片草原上同時觸摸到自然的脈動與歷史的溫度。

      從自然研學角度看,這里是理解高原草原生態的絕佳樣本。地處祁連山北麓,草原與雪山融水、氣候變遷緊密相連——腳下的草甸如何適應干旱與嚴寒,成群的駿馬如何依托草原生態繁衍生息,祁連雪峰的冰川融水如何滋養這片土地,形成“雪山—草原—生物”的生態鏈,這些都能讓人直觀感受到地理環境與生態系統的依存關系。而歷史維度的研學價值更顯厚重。作為西漢霍去病始創的軍馬場,這里的每一寸草地都藏著軍事與畜牧的歷史密碼。通過實地探訪,能把課本里的“驃騎將軍”“漢匈戰爭”變得具體可感:為何選擇此處作為軍馬場?祁連山的屏障作用、草原的牧草條件如何支撐戰馬培育?戰馬在冷兵器時代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這些思考能讓人跳出“風景”,看到地理環境對軍事戰略、歷史進程的深遠影響。

      此外,如今草原上奔騰的駿馬、延續的畜牧傳統,其實是歷史的“活態”傳承。研學中,觀察現代牧馬人的勞作方式,對比古代軍馬場的管理智慧,能感受到文化與技藝如何在自然環境中代代相傳,進而理解“人與自然、歷史與當下”的共生關系——這片草原不僅是風景,更是一部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與文明教科書”。

      武威: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

      雷臺漢文化博物館

      走進雷臺漢文化博物館,就像穿越回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漢朝,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對話。

      站在夯土臺上的雷臺觀前,那厚重的夯土層不僅是建筑遺存,更藏著漢代的營造智慧——古人如何因地制宜選取材料,如何通過夯筑工藝讓建筑抵御歲月侵蝕,這些細節能讓人直觀理解漢代的工程技術與生活實踐。舉世聞名的銅奔馬,其研學價值遠不止藝術欣賞。那精準的力學平衡、靈動的造型設計,展現了漢代工匠高超的金屬鑄造技藝與審美追求;而銅奔馬作為儀仗車馬的一部分,更暗示著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折射出漢代武威作為絲路重鎮的繁華——這里既是軍事要塞,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節點,車馬出行的儀仗規格、器物的造型風格,都藏著中原與西域文化交融的痕跡。

      武威文廟

      來到文廟,那些古樸典雅的建筑本身就是“活教材”。大成殿的莊嚴肅穆,在于其建筑形制中蘊含的規范——斗拱的樣式、屋脊的裝飾、殿堂的開間,都遵循著儒家“等級有序”的倫理觀念,讓人直觀感受“建筑即禮”的文化邏輯。而文昌宮與儒學院的布局,錯落中見嚴謹,恰如古代書院“講學有地、習禮有場”的功能劃分,能讓人想象當年學子們在此誦讀經典、切磋學問的場景,理解古代教育機構如何承載“傳道授業”的使命。

      最具研學價值的,當數桂籍殿卷棚下的46塊匾牌。這些歷經歲月的匾額,不僅是書法藝術的載體,更是古代科舉制度與地方教育的直接見證。每一塊匾牌的題寫年代、落款人名,都對應著一段地方史——有的記錄著當地學子科舉中第的榮耀,有的彰顯著官員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字里行間藏著古代武威“崇文重教”的風尚。通過解讀這些匾額,能串聯起科舉制度的流程、文人的價值追求,原來“十年寒窗”的故事,就刻在這些斑駁的匾額上。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這座被譽為“中國石窟鼻祖”的藝術寶庫,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武威的大地上。石窟分布在峭崖絕壁間,四周環山,林木蔥郁,川流縱橫,景色宜人。通往石窟的路九曲連環,周圍山勢險峻,登臨如上天梯,故而得名。當你走進石窟,一尊尊塑像映入眼簾,它們神態各異,或慈悲祥和,或莊嚴肅穆,每一尊塑像都蘊含著古人的虔誠與敬仰,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藝。石窟內的壁畫色彩斑斕,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的絢麗與輝煌。這些壁畫內容豐富,有佛教故事、經變圖、飛天等,它們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

      河西走廊的研學之旅,是一次對歷史的探尋,對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對文化的傳承。這里的每一個景點都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通過研學之旅,我們不僅領略到了河西走廊的壯麗風光和深厚文化底蘊,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歷史與自然的交融之美。愿每一個走進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這場研學盛宴中收獲滿滿,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日本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2019|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第十页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www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