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
春風十里隴南茶
文/唐秀寧
“你與春天,只是一杯茶的距離。”
這是隴南春茶最好的廣告語。
春天從隴南經過,大概需要小半年的時間,每年的元月,隴南文縣碧口鎮的油菜花就已經陸續開放,而地域內相對高寒的西和、禮縣、宕昌等縣內,須得到四月底五月初才能看到那一片金黃。
曾經以為春天最美的應該是花朵,那是不諳世事的少年情懷。到了會喝茶并能品味茶之意境的年紀才明白,茶樹上層層的綠葉蘊含了更多春光的意義。
家鄉隴南地形地貌復雜,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塊土地的與眾不同,形如如意的甘肅省,隴南是唯一的產茶區。文縣、武都、康縣交界處,正是隴南茶葉的集中種植區。就隴南來說,產茶區也是一年中春天最早來臨的地方。
茶樹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疏松利水的半干性土壤種植。隴南的產茶區完全滿足茶樹對自然環境的要求。因之在隴南文縣碧口鎮、武都裕河鎮、康縣兩河鎮境內,如今都發展有大規模的茶園。茶農們世代積累的種茶、采茶、制茶經驗,在當下鄉村振興的政策扶持中大放異彩,數十家茶廠應運而生。隴南茶作為地方特產,不僅是自然的一份饋贈,更成為近幾年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
外地人來隴南,喝到第一口隴南春茶,總會訝異:隴南也有龍井茶?這時候隴南人自會驕傲地肯定,并細解隴南龍井有別于西湖龍井之不俗的品格。比如它嬌小玲瓏的外形、溫潤可人的顏色、淡而遠香而清的口感、豆香和栗香的分別,等等。一杯隴南茶,足以激發樸實的隴南人來自心底的那份驕傲。
每年的雨水節氣之后,便是文縣李子壩的茶農緊鑼密鼓采摘茶芽的時候。
能想象到,李子壩漫山遍野的茶園里,一片蔥蘢翠色。老人們所說“一九一芽生,九九遍地青”的物候,對隴南產茶區來說,應該是最為準確的。眼看著九九將盡,整個冬天都在積蓄力量的茶樹,仿佛一夜之間從睡夢中醒來,躲在茶樹枝丫上的嫩綠的芽苞,忽然就活潑潑地冒了尖。巧手的姑娘媳婦們,翹著好看的蘭花指,像采一朵花一樣,十分憐惜地將一芽一葉從枝頭移送到胳臂上挎著的竹簍中。褐色的竹簍,像是老祖母曾經用過,竹篾上泛著深沉的光亮,青綠的茶芽兒十分乖巧地臥在竹簍底,就像躺在老祖母懷里。
這些被采摘下來的鮮嫩茶芽兒,從此開啟自己脫胎換骨的奇妙旅行。看上去一杯春茶的形成是容易的,只有茶農知道其中的艱辛和苦楚:清晨采的高山龍井鮮茶芽,必須是要當天炒制的,絕不能讓鮮茶芽過夜。攤晾、殺青、扁形、去毫、回鍋、精選、提香……李子壩的日常,就是在一道道細密嚴謹的工序里讓茶香彌漫出來,茶味就是隴南春天的味道。
沏一杯早春的隴南茶,陽光下獨坐,啜一小口,這時,你才算真正走進了隴南的春天。
家人閑坐,最適宜圍爐煮茶。隴南人煮罐罐茶是有傳承的,祖輩們圍著火盆用土陶茶罐煮,父輩們用茶罐在電爐上煮,現在的年輕人直接用電陶爐。煮茶的工具不斷更換,不變的是喝茶人的心情,添火續水間,茶慢慢淡下去,情絮絮濃上來。
讀到清新雋永的文章,掩卷之際,人心里會輕輕發一聲感嘆,好茶總是淡的!這時的茶也一定還要是隴南茶,并且是當年頭采、一芽一葉的明前、雨前茶。而隴南茶的毛峰和紅茶,則極具隴南人樸實厚道的性格,耐沖耐泡,越喝越香。
喝茶會上癮,會給人帶來別樣的美妙感受。茶令人安靜,同時又給人加倍的提神;茶令人沉醉,同時又讓人格外清醒。茶,既讓人自在優雅,也讓人通透從容。
古來多少愛茶人,給茶起了不知多少雅致的名稱,春風是茶,松風還是茶,同時還將茶喚作云華和仙芽。茶沏在杯子里,還可以叫香茗,叫雪浪……茶生在漢字的國度,是有福了。
小時候鄰居姚伯伯,極喜喝茶,然家境困窘,老人家的茶可說是喝了上頓沒下頓,卻又把喝茶看得比吃飯還重要。老人會編草鞋,農閑時手不停歇地編,逢集日就到街上去賣,以此換茶喝。然而卻又很少喝春茶,一來春茶價高難買,再則不及老茶耐煮。因老茶帶苦味,姚伯伯直接把茶叫做“苦葉子”。那時候草鞋還能在集市上賣成錢,姚伯伯說他兩雙草鞋才能換一斤苦葉子,這一斤苦葉子夠喝一個月。可是后來很少有人穿草鞋了,換不來錢,姚伯伯也就斷了買茶葉的念頭。可老人家的茶癮一時斷不了,他便將初春的各種樹葉摘下來,自己在鐵鍋里揉搓烘干,然后泡水喝。用老伯自己的話說,他喝的是自制“百樹茶”,但也自有一番茶香。
我曾經在茶園喝過一回茶,至今記憶猶新。時值盛夏,我們去康縣兩河鎮千畝高標準茶園示范基地參觀。在我之前的印象中,隴南的產茶區多以山地為主,陽壩、李子壩、裕河,茶樹清一色種植在漫坡地。而兩河鎮的茶園在青河與麻柳河交匯的河谷地帶,平展盛大,有一眼望到天邊去的開闊,給人一種將茶樹種到云上去的錯覺。
那天天氣好,藍天白云似乎比在別處更純粹,相比山間深沉駁雜的綠,茶園的綠色更活潑。風也有恰到好處的美,散漫溫柔,僅能吹得動茶樹頂端的一層葉片,這一層葉片的綠就在陽光下忽閃。
好客的主人給我們沏了茶,正宗一芽兩葉的雀舌龍井,湯色黃中泛綠,茶芽兒直立簇擁在杯口,一時沉不下去,水也太燙,我們等它稍涼之際,就去拍照,有一張我將眼前的茶杯做了近景,放大襯托背景的茶園、茶園盡頭的藍天、天上就像要掉下來的云朵、茶杯口氤氳著的一團香氣……后來細看,那天的云如果醉了,也定是因為這隴南的一縷茶香。
相關鏈接
甘肅是我國茶葉生產的最北端區域之一,主要產區分布在隴南市武都、文縣、康縣三個地區,該區域生態條件十分優越,是我國少有的幾個生產優質綠色無污染茶葉的最佳區域之一。
隴上特色名茶
隴南綠茶
隴南綠茶產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包括康縣南部、武都東南部、文縣東部。隴南綠茶生長區域濕度大,高溫熱害、低溫凍害輕,年平均氣溫14℃,日照長、輻射強度大,溫度日差較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質的積累,因而最適宜隴南綠茶生長發育。隴南綠茶茶葉以扁形和卷曲形為主;扁形茶芽葉扁平,挺直光滑,呈翠綠色或黃綠色,湯色綠亮或黃綠明亮,栗香或嫩香、清香,滋味鮮爽濃醇,葉底黃綠成朵。
龍神茶
龍神茶是產于甘肅省康縣陽壩龍神溝流域產茶區的綠茶,產區具有隴上江南的美譽,產出的龍神茶外形扁平挺直或條索細緊,色澤翠綠,滋味醇爽,口感清新,帶有栗香。龍神系列綠茶共有龍神翠竹、龍神翠峰、龍神銀毫、龍神陽壩毛尖、龍神綠茶、龍神炒青等6個品種和11個不同級別產品。其中龍神翠峰、龍神翠竹先后獲第三屆國際名茶銀獎和第四屆國際名茶金獎、中國知名品牌等榮譽,龍神茶還榮獲甘肅名牌產品稱號,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文縣綠茶
文縣綠茶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文縣種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間。最為有名的是文縣碧口綠茶,文縣綠茶屬于高山茶,生長周期長,氨基酸、咖啡堿含量相比于其他茶較高。文縣綠茶外形以扁形和卷曲形為主,色澤綠潤,湯色明亮,香氣高長,滋味爽醇。2014年起,文縣整合全縣茶葉品牌,統一注冊認證“文縣綠茶”品牌,并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隴南苦蕎
隴南苦蕎茶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特產,甘肅的苦蕎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隴南、天水、慶陽、定西、白銀都有苦蕎種植的歷史。隴南苦蕎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40-90厘米,分枝,有細縱棱,呈綠色或淺紫色,果仁呈白色,味微苦。因其特殊的生長環境,富含豐富的硒元素,可促進腸道蠕動。苦蕎茶對人體健康的幫助很大,因此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
御澤春茶
御澤春茶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的特產茶葉之一,也是省內名優茶。據傳,御澤春茶曾作為宮廷御茶,文縣陰平清明茶被敕封為“御澤春茶”,朝廷還在碧口李子壩、石龍溝、碧峰溝等地開辟皇家茶園,作為宮廷御茶的生產基地。從此,御澤春茶名揚天下,數百上千年經久不衰,成為文縣的一張重要名片。
碧峰龍井
碧峰龍井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一帶的特色名茶,碧口龍井色澤嫩綠,勻凈,湯色杏綠明亮,栗香馥郁,滋味醇厚甘爽,是隴南茶葉的杰出代表。碧口鎮建有茶葉生產基地5個,茶園面積23710畝;年產茶葉約239噸。龍井茶原產于杭州西湖龍井村,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甘肅文縣成功栽培出龍井綠茶。文縣氣候濕潤,降水充足,土壤也非常適宜龍井茶的種植。
陽壩銀毫
陽壩銀毫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的特色名茶,康縣位于甘肅東南部,屬于亞熱帶邊緣,雨量充足,水質純凈,土壤富含有機物質,具有茶葉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中康縣南部的陽壩、兩河、銅錢、三河、白楊5鄉鎮,是我國典型的北方高海拔優質茶葉培植區,榮獲“中國有機茶之鄉”稱號。陽壩銀毫質翠嫩而香氣清高,滋味醇厚,清香爽口,經久耐泡,被評為甘肅省優質茶。
陽壩毛尖茶
陽壩毛尖茶產于甘肅省隴南文縣、武都、康縣三地東南部的碧口、洛塘、陽壩一帶,康縣被稱為甘肅省的“茶葉新鄉”。陽壩毛尖吸收了陜西紫陽毛尖的特點,由當地茶農試制而成。隴南陽壩毛尖茶品質高,成茶芽葉完整外形如眉,形狀細、圓、光、直,毛毫顯露,條索秀麗,香氣馥郁,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濃。因茶葉節茸毛顯露,緊直峰尖而稱之為“毛尖”。
栗香毛尖
武都栗香毛尖是一種新創名茶,創制于20世紀90年代,采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搓條、烘炒等工序制成。產出的栗香毛尖茶形緊細挺直,茶色澤翠綠,茶湯清澈明亮,茶香有栗香,茶滋味醇爽,葉底勻整。
隴裕雀舌
隴裕雀舌產自陜甘川交界地區,雀舌屬于綠茶,因其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此茶以嫩芽焙制而成,香氣獨特濃郁。隴裕雀舌以清明前后采摘的嫩芽,經過殺青,整形,烘焙,然后再手工揀剔出黃片,茶果以及雜物,篩去碎末而成。隴裕雀舌茶形微扁挺秀,干茶色澤翠綠瑩潤,茶香清香高長,有果香的清甜,茶湯明綠透亮,葉底嫩綠成朵,口感醇厚甘爽。
- 2023-03-10吃苦耐勞+文數轉換 牛肉面館收票員談“記憶密碼”
- 2023-03-08馬利民:“中國快餐”蘭州牛肉面探“出海”
- 2023-02-02【新春走基層】一碗面的匠心
- 2023-01-29黃米饃饃里的幸福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