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森林旅游助力脫貧成效顯著 9%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游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15日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森林旅游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截止2018年底,通過森林旅游實現增收的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升到46.5萬戶、147.5萬人,受益人數占貧困人口的9%,年戶均增收達到5500元,森林旅游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張健民表示,“十三五”時期森林旅游在林草扶貧工作中發揮了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發展時期,隨著森林旅游產業的不斷壯大和提質增效,森林旅游的帶動能力勢必進一步增強,它不僅是林草部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理念的有效途徑,也必將在林草部門助力鞏固脫貧成果和實現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國家林草局對“十三五”時期森林旅游助力脫貧攻堅的形式歸納出了“兩類載體、四條途徑、五種模式”:
“兩類載體”是指森林旅游帶動扶貧的載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另一類是其他森林等自然資源區域。調查顯示,依托各種自然保護地的森林旅游發展實現增收的約占受益貧困人口的47%,依托其他森林等自然資源發展旅游實現增收的約占受益貧困人口的53%。
“四條途徑”是指森林旅游幫助貧困人口增收主要有四條途徑:一是通過就業實現增收,占受益貧困人口的18%;二是通過開展個體經營實現增收,占受益貧困人口的12%;三是通過發展種養殖實現增收,占受益貧困人口的65%;四是通過租賃、入股經營等實現增收,占受益貧困人口的3%。按年戶均增收額大小排序,依次為就業,年戶均增收額6162元,個體經營4547元,租賃、入股經營4072元,種養殖2394元。由此分析,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是森林旅游扶貧最有力的途徑,而帶動種養殖發展是森林旅游扶貧輻射面最大的一條途徑。
“五種模式”是指森林旅游扶貧可歸納為五種模式:即全域帶動模式、政策帶動模式、資金帶動模式、能人帶動模式、特色帶動模式。全域帶動模式是通過整合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全面推動區域內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帶動區域內旅游經濟快速提高,實現貧困人口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政策帶動模式是通過制定有力政策實現森林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森林旅游扶貧的發展模式;資金帶動模式是通過整合政府、企業資金,加大森林旅游投入帶動扶貧的模式;能人帶動模式是通過引進、吸收能人,發揮能人作用促進森林旅游發展并帶動扶貧的模式;特色帶動模式是貧困地區依托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打造個性化的森林旅游產品帶動扶貧的模式。
張健民認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后,國家林草局負責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自現在起,國家林草局將用“生態旅游”統領依托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的觀光、游憩、度假、體驗、健康、教育、運動、文化等相關活動。
相關新聞
- 2020-10-16遵義:“十一”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2.54億元
- 2020-10-16四川自貢:鄉村文化旅游節和恐龍燈光節閃耀
- 2020-10-16舞劇《朱自清》登陸南京 編創以及演出陣容強大
- 2020-10-16沙家浜入選2020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