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石柱:牢記囑托 文旅扶貧顯成效
5月的重慶石柱,草木蔥蘢,一派生機勃勃。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考察調研,深入學校、貧困戶家中和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總書記囑咐大家,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一年來,石柱縣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不斷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文旅扶貧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

鄉村旅游是方向美麗鄉村新風向
行走在石柱中益鄉,山路穿上了瀝青衣,危舊房變身磚瓦房。眺望遠處山野風光,迫不及待想去村里走一走,逛一逛。中午時分,來到坪壩村“飄香里”農家樂的三層“小洋樓”里菜香四溢,向大忠夫婦正為游客準備午餐。豬腳燉鴨、紅燒牛肉、炒臘肉等美食逐一端上桌,游客們大快朵頤,贊不絕口。
“想都不敢想,會有這樣的好日子。”向大忠感慨道,過去,夫妻倆識字不多又沒有技能傍身,僅靠種“三大坨”(紅薯、玉米、土豆)和喂豬喂雞維持生計。2019年加入了“黃水人家”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他們的生活開始有了改變。
當時,向大忠想把農房改造成民宿,背靠山水美景吃“旅游飯”,但是沒有投入資金讓他煩惱不已。好在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分行推出了重慶市首筆農房抵押貸款產品——“中益·黃水人家康養民宿旅游貸”。向大忠向農業銀行提交了5萬元的貸款申請,3天后5萬元貸款就發放下來,利率還有下浮10%的優惠。有了貸款,向大忠的民宿很快裝修好并開門迎客,乘著夏天避暑旅游熱潮接待了很多游客。
“再算上種藥材、偶爾去鄉里打點工,去年掙了七八萬元。”說起這一年來的收獲,向大忠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看著墻上掛著的原來破舊不堪的房子照片,向大忠說,這是在提醒自己,如今黨的政策好,要過好日子必須好好干。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益·黃水人家康養民宿旅游貸”已向30戶農戶授信貸款500萬元,為15戶村民發放農房抵押貸款243.9萬元,幫助他們建起了民宿、農家樂。如今,中益鄉的鄉村旅游生機煥發,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預計今年全鄉旅游業總產值將達700萬元,可直接帶動村民增收300萬元。
石柱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石柱縣全面推廣“旅游收益扶貧”政策,對全縣新發展鄉村旅游并自愿帶貧的經營戶給予每戶2萬元補助,貧困戶直接發展鄉村旅游的給予每戶3萬元補助,經營旅游商品或參與宣傳營銷的貧困戶給予15%或20%的設備采購、宣傳營銷補助。在該政策的推動下,被帶動貧困戶每年旅游收益分紅達到2000元以上,當前全縣累計發展了285個建立帶貧機制的鄉村旅游經營戶。

“巧手脫貧”進鄉村傳統工藝在流傳
近年來,石柱縣還以非遺傳統技藝為抓手,帶領當地群眾“巧手”增收。為幫助貧困婦女掌握手工編織技能重慶市婦聯培訓,支持農村貧困家庭婦女發展家庭手工旅游產品,助力她們脫貧增收。
最近,中益鄉坪壩村村民張玉芳每天都在家中制作布老虎。扎染布匹、干花、胸花、布老虎、手提袋等精美的布藝制品在她的家中隨處可見。“這可不是普通的布藝制品,而是國家級非遺夏布的產品。”張玉芳說,去年,她參加了當地舉辦的非遺扶貧培訓班,掌握了夏布織造技藝,并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這個工作太好了,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掙錢。”張玉芳說,以前在大城市里打工,雖然能賺錢,但是總是掛念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現在通過學習夏布織造技藝,在家里干活,公司包銷,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農忙時可以自己忙農活,閑下來就做一些手工產品,實現了工作家庭兩不誤。”
去年,夏布“壹秋堂扶貧工坊”在中益鄉啟動,并為當地貧困婦女、留守婦女及殘障人士等52名學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夏布織造制品及衍生產品設計培訓。工坊負責人、榮昌夏布代表性傳承人、壹秋堂夏布坊品牌創始人綦濤表示,他們通過計件合作、產品回購等方式,轉化培訓成果,促進貧困群眾居家靈活就業、脫貧增收。經過培訓后的技術熟練工,可在工坊每月獲得1500元的計時收入以及最低1000元的銷售提成。“目前,工坊還依托互聯網,開展‘手工編織巧手脫貧’網絡培訓和直播帶貨,幫助更多貧困婦女掌握手工技藝,銷售手工產品,帶動大家脫貧致富。”

生態康養效果顯綠色崛起促脫貧
產業發展,是扶貧工作的核心和關鍵,是解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存發展的根本手段,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目前,石柱縣除通過文化和旅游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在康養休閑生態旅游發展方面,也卓有成效。
近年來,石柱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和“風情土家、康養石柱”價值定位,持續推動觀養、住養、動養、文養、療養、食養和康養制造產業發展。圍繞建設全國著名康養休閑生態旅游目的地,積極探索文旅、農旅、商旅、城旅、體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石柱康養旅游產業提質轉型、融合升級。截至2019年底,石柱縣實現大康養經濟增加值78.1億元,占GDP比重達50%,有力地帶動群眾實現脫貧,鄉村走向振興。
石柱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哈文表示,目前,石柱縣內所有景區都已恢復開放。為使游客有一個健康、安全、有序、文明的旅游環境,石柱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堅持精準防控、復工復產雙向發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指導各景區景點嚴格實施精準防控、重點防控措施,制定詳細工作預案;加大對停車場、旅游通道、衛生間等重點區域的衛生清潔和消殺工作;加強了工作人員防疫安全服務的培訓;推出景區限流、實名制購票、健康檢測等舉措。同時,還利用智慧石柱旅游平臺,免費為鄉村農家樂、民宿客棧、餐飲單位和旅游商店等提供在線信息服務。
“接下來,石柱將打出生態、美食、風情‘三張牌’,叫響‘風情土家康養石柱’文化旅游品牌,讓更多游客到石柱共享生態、共享文化、共享美食。”哈文說。
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表示,石柱縣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焦發展康養產業、培育康養業態、開發康養產品、打造康養經濟,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加快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
相關新聞
- 2020-05-09“五一”全國旅游景區首次實現限量開放
- 2020-05-0915國21家藝術機構參與 國家大劇院將啟線上音樂會
- 2020-05-09四川、重慶占據西部文化產業供給和需求兩極
- 2020-05-09山東:濟濰高速沿線新發現11處文物點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