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旅游老炮魏小安:敬畏自然 尊重前人 保持平常
常,說文解字云,“從巾,尚聲。從巾者,取其方幅也,引申為經常。”頭上戴一頂方巾,是士子們日常所為,所以才經常。經常發生的事情也就平常了,平常的事情自然平凡,平常不在眼中,不在話下。殊不知,正是一個“常”字,其中有大文章。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在慣常的環境下,過著平常的日子。由此養成常性,形成常規,對應風險需要常備,存點糧食。干活吃飯,掙錢養家,就是本分。但是,在獨特環境之下,人人都成了政治家,都恨不得想成為治理者,至少是有此種心態。古人尚且知道,“肉食者謀之”,我們不同,從小就灌輸了關心政治的意識,經歷了各種運動,最后發現,所有的運動最終都是運動群眾,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關心了一切,就是沒有人關心自己,最終才明白,好日子還是靠自己奮斗,但是已經晚了。這是違背人性的做法,人也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人性。改革開放四十年,無非就是恢復人性的實際過程,認識過程也是恢復常識的過程。然而,在特殊的抗擊新冠疫情之中,在自媒體泛濫的條件下,先夸張,再激烈,后極端,又開始涌現。一是極端情緒,認為敵人遍布,害我之心不死。二是極端語言,罵聲四起,無事不罵,無人不罵,戾氣越來越重。如果不是隔離時期,可能會迅速發展成為極端行動。我們這一代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自覺的經歷了從人到狼的過程,又自覺經歷了從狼回到人的過程,深知其中的艱難和痛苦。到了今天,居然又感受到人變成狼,而且理直氣壯,不由得想起“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但是,從來高調難理民生,疫情更不是靠抗議甚至辱罵就能解決的。自我平衡和社會平衡,都需要常識,常理,常情。
首先,判斷事情靠常識。科學研究規律,治理需要規則,生活需要常識。違背規律的說法滿天飛,明顯不符合規則的謠言到處傳,都是缺乏常識的表現。真正聰明的謠言是九分真一分假,但是現在明顯的謠言仍然能夠充斥,只能說明愚蠢。然而有些人不是因為愚蠢而相信,而是借此發泄,反正沒有任何損失,反而能夠義正辭嚴的得到一種自我安慰,甚至居高臨下的膨脹。
其次,處理事情靠常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什么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幾千年的常理。我從來都煩一本正經的人,什么時候都是滿口大道理,永遠正確。這樣的人自己很累,別人更累,但是哪里都有,往往整人的也是這號人,但是也往往沒有什么好結果。同樣,違背常理,不能信,也不可信。現在,危機論滿天飛,這我信,因為現在已經處于疫情危機狀態,金融危機已經發生,下一步有可能是經濟危機、貿易危機、外交危機依次產生,到什么程度,要看變化。但是,發生世界性的戰爭危機,我不相信,因為違背規則,也違背常理。為什么要打仗,打誰,怎么打,誰有好處,都看不出來,還在忽悠。
再次,搞好關系靠常情。常情者,將心比心是也。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最后是求良知。我絕不相信歧視他人的人能夠有良知,無論戴著什么樣的高帽子。歧視人的必被歧視,壓迫人的必受壓迫。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最喜歡的人就是通情達理。在日常生活中,最希望的人是有情有義,靠大道理是沒有朋友的。在家庭生活中,更是如此,家庭沒有是非可言,但是有濃濃的親情。而我們的主流宣傳,從來都是公而忘私,犧牲家庭,如果真的如此,還建立家庭干什么,大家都成為機器不好嗎?邏輯上的愚蠢,往往難以自圓其說。此次疫情使家庭的距離無比貼近,如果還爭是非,明道理,就是作死。
缺乏平常是人之大患,缺乏常識難以形成共識,缺乏常理難以支撐生活,缺乏常情就是把自己不當人。疫情教育我們,一是敬畏自然,人類對自然的知識還差得遠,必須保持敬畏之心,改變生活方式。二是尊重前人,老話之所以傳承了幾千年,還是有用的,不因為科技的進步而遜色。三是保持平常,做平常人,養平常心,處平常事,過平常日子。可以從容應對。何必把自己裝扮成不得了的人物,平常一點不好嗎?(魏小安)
(原標題:說說平常2020年4月12日)
相關新聞
- 2020-04-13四川省擬6個月全面完成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
- 2020-04-13沈陽市“惠民消費季”13家書店額外補貼讓利
- 2020-04-13沈陽市開展“最受歡迎十大旅游景點”評選活動
- 2020-04-10荔波:以全域旅游為軸 驅動農文旅發展(圖)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