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文化旅游 >> 文化之旅

    隴原各地風格迥異的清明習俗(下)

    20-04-03 09:58 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晚報 編輯:劉姍

      原標題:隴原各地風格迥異的清明習俗(下)

    圖為資料圖片 

      引言

      從唐宋時期,寒食、清明節頗受社會各界重視,民俗活動舉辦得有聲有色。無論是紀念介子推還是祭祀先祖,究其精神實質皆在于彰顯前人偉績、延續先人的精神生命。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我國文化深層次的祖先崇拜、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傳統有著緊密聯系,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祖根的道德意識,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壹 敦煌文化中的清明元素

      對于清明節,敦煌遺書中有多處詳細記載。《乙卯年二、三月押衙知柴場司安祐成狀并判憑》記,三月三日“墓頭造食檉五束”。敦煌歸義軍柴場司于寒食、清明期間,專門撥付檉柳以供官府祭墓造食之用。《新集書儀》中有一篇《大寒食相迎屈上墳書》,“屈”乃屈駕之意,友人相邀,至郊外“同饗先靈”。不僅官府和民間要上墳祭拜,祭墓之俗在敦煌寺院中同樣流行。晚唐《某寺粟麥破用歷及布施帳》記:“粟叁斗伍升臥酒,寒食祭拜用”;“粟壹斗,寒食買紙用。”可見,寒食節期間寺院需備好面、油等物品,并需支出粟用以臥酒和購買紙張(用作楮錢),祭拜的對象為已故高僧。

      不僅秦川如此,敦煌、河西一帶的清明郊游習俗亦風行。敦煌研究院藏北宋乾德二年一份歸義軍府衙的《酒破歷》記:“寒食座設酒叁甕”。《壬午年酒破歷》:“三月四日寒食酒壹甕”。節日期間不光大量飲酒,其他各種飲食亦備置豐盛。

      在現存的敦煌壁畫中,則將歷史上清明節的活動盛況形象地展現在了現代人的面前。早在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系統就已經形成,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劉安所著《淮南子·天文訓》中寫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宋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進一步解釋了“清明”一詞:“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到了唐代,寒食節就與清明節并在一起了,唐玄宗于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并列為當時“五禮”之一。《舊唐書》記載:“寒食上墓,禮往無文,近代相沿,寖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為五禮,永為常式”;莫高窟清明踏青圖敦煌文獻《寒食篇》記載:“花場共斗汝南雞,春游遍在東郊道。千金寶帳綴流蘇,簸瓊還坐錦筵鋪。莫愁光景重窗暗,自有金瓶照乘珠。心移向者游遨處,乘舟欲騁凌波步。池中靈水白鵰飛,樹下拋球彩鶯去……”依據詩文推測,寒食節除了打馬球,還有蕩秋千、春游、騎馬、斗雞、拋彩球等一系列娛樂活動,處處都是鶯歌燕舞、欣欣向榮的節日氣氛。

      時至今日,唐宋時期的清明節俗活動不僅其包含的精神內涵,而且許多活動形式,如祭奠掃墓、踏青游賞、親近自然等,也流傳了下來。民間節日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明節俗活動聯結著歷史與現代,保存著民間民俗文化的基因,也自然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認祖歸宗的紐帶。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學智

      貳 武威熱鬧的祭祖盛會

      農耕文化發達的絲綢之路重鎮——武威,特別重視祭祖。

      每到清明節來臨之際,往往會看到人們呼朋喚友、成群結伙聚在一起,吆喝著去上墳。遇到一起談得來的親友或族人,他們還會坐在一起商議宰羊祭祖的事。當地人亦把這種活動稱之為“墳會”。

      所謂開“墳會”,即親人們聚在一起,讓在外面混得好的(經濟上有實力的),或者家族中有威望的人出面說話,號召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熱熱鬧鬧搞個祭祖活動,一方面顯示其家族的團結、和諧和融合;另一方面也給平時在外的親人們找個聚會的契機,并且這個契機還是在先祖的見證下進行,所以便格外有意義。大家約定一個良辰吉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攜帶各種做飯的工具聚集墳前,宰羊、焚香、祭祖,待儀式結束,便在墳前支起鍋灶,大家各自分工,或生火、或煮肉。等到一大鍋熱氣騰騰的羊肉香飄四溢時,人們便在墳前獻祭、祈禱,最后集體開食。

      當然,宰羊祭祖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整只羊,一只、兩只、三只不限,主要根據參與人數的多少而確定羊只的數量。宰羊前,活動組織者或家族中有威望的人會用自己的方式,在墳前做一些獻祭活動。等到羊肉熟了以后,又是一個正式的祈禱儀式。這種活動既莊重而又正式,活動人數不限,內容有益,因此在古浪、天祝、涼州等地格外盛行。

      武威人重視祭祖的另一方面,表現在返鄉時。清明節前,但凡在外地參加工作的武威人均會返回武威,這種牽絆,這種緊密,不局限于距離,也不受限于時空。無論是天南海北,還是千里迢迢,他們都會趕回武威上墳祭祖,這種重視和集中程度不亞于中國人的春節返鄉大潮。因此,每到清明節前夕,武威的各種長途客運站、火車站便會變得格外熱鬧。

      此外,武威人的清明節,在上墳祭祖的同時,還會有系列踏青活動。如放風箏、帶著家人出外游玩等。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雒煥素

      叁 酒泉人的獨特習俗吃麥芽包子

      酒泉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有吃麥芽包子、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活動。

      據老輩人講,麥芽包子是酒泉民間特有的一種美食,在清明節這一天,有條件的村民都會在家里制作。

      麥芽包子是用發了芽的青稞或小麥,磨成面粉,再用開水燙成面團糊狀,然后用發面包成包子,其味香甜可口,是不多的一種美食。專門在清明這天祭奠祖先和家人食用。據農村的一些老人們講,清明吃“芽面包子”有兩層意思:一是清明節正是北方春回大地,草木發芽的時候,吃芽面可以消食化積、疏通腸胃,象征一切從頭開始,“如草木之勃發,似萬物之新生”。二是糧食發芽會產生麥芽糖而有甜味。舊時缺糖,人們便用芽面代替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說:“芽面性溫,開胃化滯。”

      清明這一天,農村媳婦回娘家,都拿“芽面包子”作禮品。客人來了,也用芽面包子招待客人。

      掃墓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在這一天,離家不遠的游子也會歸家,準備香燭祭品,家長率全家子女奔赴先祖墓地,誠心祭拜。掃墓后全家人回家聚餐,主食少不了“芽面包子”。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也是農村最活躍的季節。蕩秋千是我國古代清明節很多地方的習俗,酒泉農村也少不了。大人們找兩棵相距不遠的大樹,從樹杈上綁上兩根繩子,繩子必須保證足夠結實,在坐人的地方打結一塊木板或汽車輪胎,小伙伴喜笑顏開。可單人蕩千秋,也可雙人蕩秋千,蕩到最高處,會引來下面觀看的小伙伴的驚呼聲。

      這一天,看誰家的秋千繩索拴的最高,誰家的秋千下面人最多,有些年強力壯的青年男女也會一試身手,互相比賽,歡聲笑語充斥著整個鄉村上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慧霞

      肆 和清明節有關的天水飲食

      在天水、隴南一帶,把清明掃墓叫“上墳”,一般是選擇單日“上墳”。“上墳”時除了給墳頭添土,還要把剪好的長錢掛在墳頭蒿草上或墳地的松柏樹枝上,叫“掛長錢”,在墓頂上壓一張草紙,叫“壓帽”,表示晚輩來過了。而多數人則是在墳頭插一串紙錢,稱之為“掛紙”。此俗古已有之,所以人們把清明寒食節統稱為“過紙”。不少地方清明掃墓時,還要描紅墓碑上的文字。墓地的樹木,一般不得隨意砍伐,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砍伐時,都在清明這天進行。

      除掃墓外,各地民間在清明節“踏青”、“拾翠”,進行郊游。祭墓畢,人們在田間野外挖拾野菜,帶回家涼拌品嘗。一些地方還有清明生子最佳的說法,因清明與“聰明”諧音,所以清明節又被稱為“聰明節”。清明節“暮春三月,春服既成”,風和日暖,人們的戶外活動增多。主要的活動是放風箏。民間認為放風箏可以清除身上的晦氣病災,風箏放得越高越好,還要把放高的風箏的線剪斷,讓風箏隨風而去,才能把病災晦氣送得無影無蹤,求得全年大吉大利。

      天水民俗學者李子偉介紹,在天水一帶,清明節的各類民俗活動與其它各地大體上一致。但也有極具特色的地方。在清明這天,講究的天水人家會用紅布縫制約寸許的長方形小袋,內裝紅花籽,綴于小兒衣服左肩,給小兒添福祿、增力氣。俗語云:“身背紅花籽,镢頭匏子(打土塊用的木榔頭)打不死。”李子偉先生說,在天水,起碼有三種食品與清明節的風俗有關。一是“馂饃”。“馂”讀jun,指祭奠完先人的熟食品。

      古代把分食祭品叫“馂食”。舊時,在清明節,人們常用白蒿(又名茵陳蒿、艾蒿)的嫩芽和以米麥之粉、蒸熟成團,名為“清明果”、“清明團”,用來祭祖,爾后分食。清明節吃“清明團”的風俗,唐代流傳到日本后,至今保留。而天水民間食品中,有一種叫“糗(天水人讀qun,標準音讀qiu,一音之轉)饃”的食品,是用蔬菜和以面粉蒸煮而成,方便冷食。清明節前后,白蒿初生,嫩芽鮮靈,天水人多喜用白蒿和面粉做“馂饃”,這是典型的清明寒食之物。二是杏茶。天水杏茶是有名的地方飲品,湯清而杏仁味濃,風味獨特。古籍記載:“寒食三日為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今人悉為大麥粥,研杏仁為酪”。三是黃米糕。黃米就是褪去衣皮的糜子,古代叫黍。以糜子粉做成的甜糕在天水極為盛行,一年四季皆有出售者。清明團、杏茶、黃米糕這三種食品現在依然在天水地域流行,但今人已不知這些食品興起的緣由了。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哈麗娜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臨夏永靖:蕩舟太極島 “郁”最美春色 臨夏永靖:蕩舟太極島 “郁”最美春色
    • 金城5月保密宣傳活動不斷  MV《山河之脈——保密者之歌》首發 金城5月保密宣傳活動不斷 MV《山河之脈——保密者之歌》首發
    • 【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涼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涼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 向戰而歌高原行 ——武警甘肅總隊文藝輕騎隊赴基層部隊慰問演出 向戰而歌高原行 ——武警甘肅總隊文藝輕騎隊赴基層部隊慰問演出
    • 【五一游甘肅】城市向南有風景  蘭州后花園臨洮有片水景丹霞紅艷艷 【五一游甘肅】城市向南有風景 蘭州后花園臨洮有片水景丹霞紅艷艷
    • 【治理創新 共建共享】蘭州臨夏路街道:構建共享社區 分享美好生活 【治理創新 共建共享】蘭州臨夏路街道:構建共享社區 分享美好生活
    • 講好隴原紅色故事 做好媒體融合新發展 講好隴原紅色故事 做好媒體融合新發展
    • 2021蘭馬公益計劃啟動 150個公益名額等你點亮 2021蘭馬公益計劃啟動 150個公益名額等你點亮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白龍江博峪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
    2   【百年風華 奮進甘肅·黨員風采】張鵬:
    3   定西岷縣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書法美術
    4   “中國草原類型博物館”甘肅草原退化趨
    5   2021河州牡丹文化月正式啟幕(圖)
    6   靖遠杜克梅:新生命的“擺渡者”
    7   靖遠李鴻奎:群眾的事記在心里頭
    8   文縣:提升城鄉面貌 共建宜居家園
    9   金塔:“莓”好產業奏響富民增收曲
    10   莊浪:以黨史學習教育促鄉村產業振興
    11   康縣:提升城市“容顏”打造便利優美人
    12   高臺:落實兜底保障筑牢“返貧”防線
    13   西和洛峪鎮:易地搬遷讓群眾住進新房子
    14   臨澤: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 打造鄉村旅
    15   康縣: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黨史學習教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国产成人无码av|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