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綜合圖書

    蘊藏在古代文體里的文化基因(序與跋)

    2024-11-18 11:03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蘊藏在古代文體里的文化基因(序與跋)

      《中國古代文體學史》:吳承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古代文體學史是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它在盡可能全面搜集文體學史料的基礎上,梳理和總結中國古代文體觀念和文體理論,展示古代文體學原生態的復雜性、豐富性。同時,它注重考察社會轉型、語言變遷、文化思潮、時代風尚等因素對文體的影響,描繪中國古代文體學發生、發展、變化的整體歷程,描述不同于西方“文學”概念框架下的文體學史,呈現中國本土獨特的知識、觀念與思想體系。

      這是一個高遠而艱難的目標。在《中國古代文體學史》的撰寫過程中,我們不斷地討論、思考中國文體學史研究比較重要和獨特的問題,力圖在繼承中國歷史學傳統的同時,吸收現代學術精神,追尋文體學史研究中的“史意”“史識”“史法”,寫出一部自成一家、富有別識心裁的中國文體學史。

      章學誠《文史通義》以“史意”為史學的宗旨和靈魂,我們借用“史意”一詞來指文體學史研究中的歷史意識,包括古典學術傳統、現代學術高度和現實人文關懷。中國文體學的現代意義并不是強加上去的,其精神仍潛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表面看來,大部分古代文體今天已被棄置。然而,從本質上看,古代文體及文體學是社會文化系統的一部分,其具體內容和形式可能發生變化,但社會文化系統是古今普遍存在的,它的原則在古代、現代都有相通之處。如“得體”“辨體”等古代文體學的主要精神,仍具有現代意義。文體學的精髓已滲透到中國的文化基因中。

      “史識”就是歷史研究中的悟性與洞見。歷史研究基于史料,但不止于史料;既需要“考索之功”,也需要“獨斷之學”。我們要超越傳統文體學,就不能只停留在對文體史料的綴合,對古人的文字作疏解,對已有的研究作總結,更需要以新的學術眼光進行理論創新。以明確的、有新意的問題為導向,展開深入討論,這是這套書的追求之一。

      文體學史研究要講“史法”。中國文體學史研究的基本法則是回歸到中國文化與文學的原始語境與內在脈絡中,去觸摸、感受古代文體學的脈搏、肌理和內在生命力。從文體內部研究其結構、審美特點,研究不同文體之間的滲透交融、演變規律;從文體外部考察其生成語境,從而使文體學研究具有哲學、美學、政治學等深廣的內涵和廣闊的文化背景。古典范式與現代方法相結合,正是中國文體學史研究的向上之路。

      具體到內容架構上,《中國古代文體學史》根據文體學發展的歷史脈絡,分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晚清民國五卷。先秦兩漢是中國文體學發展的濫觴期,孕育著中國文體學的基因。該卷通過梳理先秦兩漢文體學發生、發展的內部動因、形態特征及演變規律,深入發掘這些因素與外部背景的互動關系,把握早期文體學的獨有特點。魏晉南北朝文體學滋生于以集部為中心的文體語境,建構了系統的文體譜系,形成了文體學研究的經典方法論,《文心雕龍》標志著中國文體學與文章學的正式形成。唐宋元卷對唐宋元時期重要文體學論著進行闡述,指出這一時期在科舉文體崛起、駢散交融、雅俗并興的背景下,實現了古代文體學由以駢文為中心向以古文為中心的創新轉型。明清時期,一方面,文體形式包羅萬象而兼有此前各時代的特點;另一方面,隨著傳統詩文式微、新文體滋生和文學接受對象的市民化,文體學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性,為傳統文體學的近代化作了有力鋪墊。晚清民國是文學思潮、文體形態、文體觀念發生巨變的時期,展現了西學東漸背景下,中國本土學術體系的強大適應能力與調整能力。

      “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是古往今來著述者普遍遇到的窘況。作為年近古稀的學者,我的感受也許更為真切而強烈。好在“前修未密,后出轉精”是學術研究史上的通例。我真誠地期待同行與讀者對這套書提出批評指正,共同推進中國文體學的發展。

      (作者為中山大學教授,本文為《中國古代文體學史》一書前言,本版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第十页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