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花須細看——讀《中國文學課》

侯泰而
不同的人觀賞一朵花,我們普通人看到的,或許僅是紅白藍紫的顏色、隨風搖曳的姿態;而專業人士看到的,則要豐富得多,比如花瓣、花萼、花托、花蕊,花的生長習性、象征意義等。同樣的,讀小說或散文,我們可能只看到表面的情節、語言,而內行常能看到人物、結構、情感等諸多內在的“秘密”。因而,不管是賞花還是閱文,請一個懂行的人來引領,大約是有一些必要的。
《中國文學課》是一批講稿的合集。這個“課堂”,邀集了陳思和、郜元寶、張新穎等一批名師,擇取一百多部(篇)現當代文學作品,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予以精講,層層剝筍,洞幽燭隱,不時有創見閃現。如果一篇作品是一朵花,那么這些老師探尋的,不但是它的顏色,更有花瓣的結構,芬芳的氣味,生長的土壤,園丁的偏好。經由這樣的講解,作品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或是獨異之處,便立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由于每堂課的時間不長,為了更好地講深講透,老師們講解時,很少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點,扭住不放,直到闡釋清楚。曹禺的《雷雨》家喻戶曉,許多人對里面的情節沖突、人物性格已如數家珍。劇情大家都耳熟能詳,還能講出什么新意來?陳思和老師緊緊圍繞繼侍萍之后踏入周家的女人,以“那個女人連名字也沒有”為題專門作了一講。陳老師分析,周樸園對梅侍萍是有感情的,只是迫不得已分開。侍萍被趕走后,成為周樸園妻子的女人,沒法得到他的真愛。“她的命運比梅侍萍更悲慘,更無價值”。這個可憐的人物,不僅被劇中人忽略了,“她就像一個影子,一點生命痕跡都沒有留下,周樸園、周萍、傭人的記憶里都沒有這個人的信息”,而且,劇作家也忽略了她,“《雷雨》的幾個版本里,都找不到這個女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或怎么樣的結局”。然而,這個沒有名字的女人,卻表達了“舊時代的中國婦女最悲慘的命運”。——這種分析,新穎、精深、獨到,十分驚艷,頗有振聾發聵的功效。
文學與人息息相關。“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表現人、人性、人的生命現象及其折射的人生社會現象”。“課堂”中,老師們自始至終高舉人的旗幟,講解的重點也落在人的維度上。
《中國文學課》的覆蓋面是寬廣的。從題域來說,有誕生、童年、青春、女性、愛情與婚姻、在路上、困頓等十個單元;從時間來說,既有近代、現代時期的作品,也有時下的一些作品;從作家來說,既有梁啟超、王韜這樣的老前輩,又有魯迅、周作人等老作家,也有王蒙、王安憶等名家,還有劉慈欣、張悅然這樣的新銳。在無比繁盛的文學花園中,這個“課堂”一定程度上給我們提供了一份閱讀指南。依照這個“課堂”的引領,按圖索驥地閱讀一些文學作品、細賞經典之花,多少可以填補自己的閱讀空白,發現一片新的天地。或許,正如有的老師所說,通過閱讀,“我們有限的人生因此而變得豐富,和無限相通”。
(《中國文學課》,陳思和、郜元寶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
相關新聞
- 2020-08-28在鄉情中感念家國 ——讀王學武《鄉讀手記》
- 2020-08-27通讀《史記》:讓你的視野穿越兩千年
- 2020-08-27躍上“云端”,傳統文化更靈動
- 2020-08-27在童話里 王爾德發出冷笑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