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新觀隴·同心故事|新疆女兒廣河創業:“她工廠”里重新定義“家”的半徑
中新網蘭州11月6日電 (高展 艾慶龍)清晨的廣河縣,晨曦掠過層層疊疊的黃土山巒,喚醒了這座位于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部的小城。空氣里彌漫的不僅是西北黃土的氣息,還有一股誘人的麻辣鮮香。36歲的馬曉麗,這位從新疆阿勒泰返鄉的“廣河女兒”,與其創辦的“她工廠”,正悄然改變著當地數位姐妹的“人生半徑”,不再僅僅以鍋灶為中心畫圓,而是沿著生產線、互聯網和國際貿易的脈絡,延伸向更廣闊的世界。

10月底,在臨夏州吉巴巴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馬曉麗(右二)帶領女工們一起工作。馬梅蘭 攝
因爺爺是廣河人,馬曉麗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血緣認同。曾在新疆國企做過銷售的她,最終帶著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對故土的情懷,將創業夢想安放在了廣河,開辦了臨夏州吉巴巴食品有限公司。走進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自動化機器嗡嗡作響,身著白色工裝、頭戴圍巾的女工們在流水線前熟練地操作著,空氣中彌漫著花椒、辣椒等香料混合的濃郁香氣。
在這個回族人口占比高達98%的多民族聚居區,馬曉麗的工廠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車間里,二十多歲的婦女們一邊手上利落地包裝著辣條,一邊用當地方言輕聲交流著家長里短;幾位年長些的大姐仔細進行著質量檢查,她們認真的神情透露出對這份工作的珍視。
馬曉麗的企業現有員工60余人,其中絕大多數是“80后”和“00后”女性,廠里唯一的男性是廠長。她們人生的“位移”,直觀地體現在從家庭到車間的物理空間的變化上。“在這里,姐妹們不僅獲得一份收入,更找到了自我的價值。”馬曉麗說。公司為女工提供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月收入,并特意開發了“居家貼標”崗位,方便寶媽們靈活就業。

全自動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馬梅蘭 攝
然而,管理面臨的挑戰來自“家事優先”的傳統觀念與現代化生產節奏的碰撞。面對員工“家中有事隨時離崗”、部分女工因丈夫反對而離職等管理挑戰,馬曉麗探索的“柔性管理”,更像是一場耐心的“丈量”——反復向員工及其家人溝通,重新界定“家”的邊界,共同尋找那個關乎個人價值與家庭責任的新的平衡點。
該公司辦公室主任馬艷萍是這場變化的親歷者。她眼中的馬曉麗“很厲害”,因為她推動的不僅是一家企業,更是一種觀念的革新。馬艷萍自身從待業畢業生到獨當一面的職業轉變,正是“半徑”擴展的生動注腳。她的成長,也印證了廣河縣婦聯“典型引路”策略的成效。通過創業就業故事分享、技能培訓等多維引導,有效激發了婦女內生動力。
這樣的轉變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廣河縣婦聯主席李東香指出,推動少數民族婦女就業的核心在于轉變“女性只需居家”的傳統觀念。“我們組建‘齊家巾幗紅宣講隊’,邀請成功女性分享經驗,告訴她們‘女性也可以外出工作’。”李東香表示,婦聯通過宣傳招工、爭取獎補、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支持女性就業,“廣河越來越多的婦女愿意就近就業創業,實現家庭和收入的雙贏。”

馬曉麗檢查產品質量。馬梅蘭 攝
在推動就業的同時,馬曉麗深知品質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為了保證品質,她從河南高薪聘請了一位擁有16年大廠管理經驗的廠長,負責監督從車間消殺到產品質量的所有生產環節。與此同時,她的視野并未局限于本地,目前已成立外貿公司,年初向尼泊爾發出了首批貨品,并計劃通過國際班列將廣河辣條銷往俄羅斯。在線下,她計劃開設零食直營店,并組建一支由寶媽構成的銷售團隊,由公司的配送車支持,將產品深入毛細血管般的終端市場。
夕陽西下,當最后一批辣條打包完畢準備發往外地,女工們陸續走出廠房。她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有的要去學校接孩子,有的要趕回家準備晚飯。從灶臺到生產線,從家庭到社會,她們用勤勞的雙手,不僅重新定義著“家”的半徑,更描繪出一幅民族團結進步與婦女發展的嶄新畫卷。(完)
- 2025-11-18【甘快看】甘肅蘭州:一流營商環境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 2025-11-18甘肅省區域公用品牌“隴上好糧油”上榜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
- 2025-11-18前十個月甘肅省中藥材出口同比增長4.5%
- 2025-11-18甘肅出臺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理實施方案 到2030年全省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70萬千瓦以上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