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呂庚青 宋芳科 邵江梅 趙志富 馮睿棟 王星懿
當敦煌的風吹拂過大漠沙,那些保存在壁畫里的樂舞畫面沉淀了千年美好。敦煌舞作為中國舞蹈流派之一,一直致力于還原敦煌樂舞,讓壁畫舞者從歷史中走來。
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舞蹈系主任、敦煌舞蹈非遺傳承人蘇瑞璇就是一位從事敦煌舞研究保護的老師,通過舞蹈與千年壁畫里的舞者對話,她希望以虔誠之心,更好地走進壁畫舞者的內心世界,通過他們的一個眼神、動作推斷壁畫舞者動起來該有的樣子。
10月3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特別支持,甘肅省委網信辦、省文物局主辦,張掖、嘉峪關、酒泉市委網信辦與敦煌研究院、中國甘肅網、鳳凰網甘肅頻道共同承辦的“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當AI遇見小飛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了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舞蹈系主任、敦煌舞蹈非遺傳承人蘇瑞璇。

“敦煌壁畫有太多經典的樂舞場面,畫師能畫出來,說明這個場面在曾經的歷史時刻真實出現過,所以我們研究敦煌舞,復原的一定是壁畫留下的舞蹈密碼。”蘇瑞璇介紹敦煌舞,那些似曾相識,又素未謀面舞者,在壁畫里,通過肢體、眼神、服飾,無聲的傳遞著時空信息。
“轉眸流眄綻笑櫻,柔曼恬雅拂妙韻。樂如清泉沁心肺,舞似天仙乘飛云。”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反彈樂舞”壁畫靜候千年默默講述一段敦煌故事。
莫高窟第220窟,胡旋舞者翩翩起舞,頭發都甩了起來,飄帶更是在旋轉中絲滑無比,雖然是靜態壁畫,卻傳遞著無處不動的舞者既視感。

那些千年回響,舞姿翩翩,好像有聲音,“大珠小珠落玉盤”,有畫面,“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匮╋h飖轉蓬舞。”
結合壁畫里的動作,探索文字中的奧秘,現代敦煌舞者通過壁畫和文學作品相結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去領悟壁畫舞者所思所想,就像壁畫舞者從畫里出來,尋跡舞姿,繼續起舞。
而從靜到動,是每一位敦煌舞者要經歷的冥想,只希望藝術跨越千年繼續傳承。

蘇瑞璇說,這個過程她會翻閱大量文獻,還會對著壁畫細節去觀察,比如觀察服飾飄帶,就能推斷舞者當時舞動的情節,在一次次感知中讓靜態慢慢轉化成動態。
順著壁畫留下的線索,一代代敦煌舞者接續研究,讓敦煌舞流派更加豐滿,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有跡可循,逐漸以體系化走向大眾視野。
蘇瑞璇說,自己也是敦煌舞傳承路上的一粒沙,大家之所以潛心護寶,是敦煌舞本身就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瑰寶,體現了包容、多元的精神,是人們對美好的執著追求。

走進莫高窟壁畫世界,跨越10個朝代,沉淀服飾之美、舞蹈之美,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特別是200多個唐朝洞窟,更是將盛唐的審美留在人間,成為敦煌舞者取之不竭的財富,這么好的寶貝自然要保護傳承,更多時候還能帶來靈感,成為每個敦煌舞者的心頭愛。
壁畫舞者“復活”,不在一朝一夕,更是久久為功。1979年,敦煌舞伴隨著舞劇《絲路花雨》的創演實踐而發生,40多年一代代敦煌舞者,用虔誠的內心,靈動的舞姿守護的敦煌舞百花園,讓更多壁畫的樂舞畫面成為現實中的人間仙境。

作為老師,蘇瑞璇希望通過教育培育更多的敦煌舞者,系統化的教育讓同學們從開始就有專業守護敦煌舞的能力,讓每一個舞蹈動作傳達都能表達敦煌舞的意韻。
“敦煌舞最難的是對重心的把握,三道彎的舞姿造型對平衡要求很高。”蘇瑞璇介紹敦煌舞練習的要理,而除此之外,她一直都給同學們灌輸與壁畫舞者對話的理念,只有心中有敦煌、有壁畫,才能跳出敦煌舞的神韻。
“我們敦煌舞來自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滋養,來自一幅幅看得見摸得到的敦煌壁畫,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傳承發揚好。”蘇瑞璇最后說。

- 2025-09-212025相約敦煌|壁畫守護人馬寶:把絲綢之路石窟寺畫給世界看
- 2021-02-04【新春走基層】在蘭州看敦煌 賞壁畫看石窟一起來過文化年
- 2024-10-20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丨 瓜州榆林窟:戈壁峽谷峭壁上的壁畫藝術殿堂
- 2024-10-09麥積山石窟壁畫藝術巡展開幕 千年瑰寶亮相北京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