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白銀境內,景泰黃河石林群規模宏大,造型千姿百態,仿佛是大自然的雕塑作品。黃河石林經過400萬年前的地質演變和自然力量的雕刻,形成了獨特的地貌景觀。這些景觀歷經了第三世紀末和第四世紀初的地質時代演變,經過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自然力量的雕琢,最終形成了以黃褐沙礫巖為主,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的石林地貌。

與其他地方的雅丹地貌不同,從高高的黃土山坡上轉了無數個彎下到溝底后,石林景觀與黃河山水相依,一動一靜,一剛一柔。一個個聳立的石林仿佛是一群群舞者,擁簇著黃河這位美麗的姑娘,跟隨著她婉轉的腳步,不知怠倦地翩翩起舞,在千萬年的歲月中不離不棄直至凝固,鑄成永恒。

黃河自東南曲折流入,在龍灣轉而向北流,形成了深切峽谷,河水的奔騰不息,不僅塑造了峽谷的深邃與險峻,也為石林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日出時分,彩霞絢爛,石林山道彎彎,黃河蜿蜒,與金秋的田野、村莊相伴,河面映著霞光,石林披上金色的外套,一幅幅最美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蜿蜒流淌的黃河,呈現“Ω”形曲流,仿佛一條靈動的巨龍,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黃河石林所處的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過渡帶,賦予了它復雜多樣的地形。中北部的米家山、松山,南部的虎南山、宋家梁山,均屬于祁連山系余脈,它們像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神奇的土地。

石林顏色更是獨特,主體呈現出深沉而溫暖的橙黃色,那是歲月沉淀的色彩,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仿佛訴說著遠古的故事。你看,曲折幽深的峽谷,奔騰不息的黃河,生機勃勃的良田綠洲,有機、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大西北蒼涼中一幅山水相依的生態畫卷,堪稱“中華自然奇觀”。

龍灣綠洲與綿延群山,兩種生態,一河相隔,石林的堅毅被悠悠黃河靜靜的守護。極目遠望,高達百米之上的奇峰絕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態,既像一道古樸滄桑的化石長廊,又如一部展開待讀的自然生態書卷。

河邊一彎平疇沃土,農舍錯落炊煙裊裊,良田美池環繞,棗樹桑竹相擁,靜謐而又秀美。放眼望去,無數高聳的石柱和石峰拔地而起,它們或孤峰獨立,直插云霄,仿佛在與蒼穹對話;或群峰簇擁,宛如千軍萬馬,正蓄勢待發,準備奔赴戰場。

黃河石林以奇、雄、險、古、野、幽的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曾在此拍攝的《天下糧倉》《武林志》《漢武大帝》等影視劇的播出,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2018年,黃河石林景區登上《紐約時報》發布的“2018全球必去的52個目的地”榜單;2020年,黃河石林景區被評為“2020新甘肅十大最治愈景區”。

這片屹立于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的神奇石林,是大自然歷經數百萬年精心雕琢的絕美藝術品。景區內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回路轉,步移景變。峽谷以溝命名,分布著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進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峽谷蜿蜒曲折宛如蛇行,千萬年風化雨蝕形成的石柱石筍突兀而起如“黃泥盆景”,那一根根石柱表面粗糲線條遒勁,巍峨挺立,高度從80到100米不等,甚至有些高達200多米,有的像是被歲月打磨的利刃,有的粗壯敦實,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二十二道彎,彎道驚險刺激,峰林壯麗秀美,恰似飛舞的飄帶一般,給蒼茫大地平添了一縷靈動之感。靜靜流淌的黃河水親吻著大地,浸潤著這里的秀美高山,滋養著萬物生靈。如今,景泰石林在歷史的沉寂之后漸放光彩,正以它的鬼斧神工之力,描繪著一幅壯美畫卷。
本期小隴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啦,關注《小隴畫報》,了解更多甘肅美景、人文歷史、獨特民俗,咱們下期再見。
本期攝影:寇明燦 文字: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屈杰文 徐琳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