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中華民族從瀕臨危亡走向偉大復興,一路篳路藍縷、充滿艱辛,也一路豪情滿懷、凱歌高奏。前不久,我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激發了愛國熱情、凝聚了奮斗力量。我們要繼續用好歷史經驗,把國家建設得更好,讓老一輩領導人和革命先烈開創的事業不斷欣欣向榮!
——202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指出“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示”“沒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來把握現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們的目標,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求我們堅定歷史自信,培養歷史眼光,保持歷史耐心,把握歷史主動。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歷史記錄著一個國家和民族形成發展的歷程,是前人的“百科全書”,是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只有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在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的基礎上,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和善于運用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要求黨員干部“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歷史思維能力是黨員干部必備的思維能力。所謂歷史思維能力,就是知古鑒今、映照現實、著眼未來,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是否敬畏歷史,是否具有歷史眼光,決定了一名黨員干部的思想水平,特別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黨員干部敬畏歷史,方能擁有于歷史中浸潤而形成的強烈擔當精神,擁有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深厚滋養;方能站在更加宏闊寬廣的視野中把握時代脈搏,思考中國問題,進行科學決策,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從歷史深處走來,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更深、更遠、更透,才能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歷史思維能力須以科學方法和正確史觀為依托。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我們黨所提倡強調的歷史思維,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吸收借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凝結了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的實踐經驗,體現了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黨員干部要善于自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尊重歷史事實,準確評價歷史,正確學史用史。
歷史思維是一種擔當。正因為我們的歷史遺產如此豐厚,我們的歷史積淀如此廣博,廣大黨員干部肩負著當代中國的時代使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必須時刻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以中國歷史延續者、偉大復興接力者的身份,始終把歷史使命扛在肩頭,擔國家民族大任,做新時代新征程的先鋒。站在承前啟后的歷史交匯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發揚偉大歷史主動精神,以堅定的戰略清醒、宏闊的戰略視野、系統的戰略部署,發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的豪邁宣言。運用歷史思維,以歷史眼光觀察問題,不斷強化歷史擔當,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耐心、定力與清醒,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康莊大道闊步前行,我們定能把當下的事業書寫在歷史與時間的深處。(作者: 楊金衛)
- 2025-11-18“從既有的事實出發”
- 2025-11-18協同攻堅 源頭治理 破解不動產“登記難”
- 2025-11-18甘肅公航旅集團監察專員辦組織編寫的《國有企業預防職務犯罪實務參考》一書出版
- 2025-11-18腳踏實地 久久為功 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