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寧都縣紀委監委運用“室組地”聯動機制提升基層監督效能,圍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資金發放等強化監督檢查,讓基層群眾有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走訪群眾了解有關情況。曾嶸峰 攝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并明確要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強化政治監督,奮力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對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強化監督要緊盯哪些重點對象和關鍵環節?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量大、涉及面廣,如何有力有效發現查處違紀違法問題?怎樣做實日常監督、力求常態長效,助力提升補貼資金使用效能?我們特邀紀檢監察干部進行交流。
特邀嘉賓
王淵 四川省內江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劉海峰 河南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
楊后榮 湖北省興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對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強化監督要緊盯哪些重點對象和關鍵環節?
劉海峰:紀檢監察機關要始終堅守政治定位,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作為政治監督重要內容,強化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緊盯重點對象強化監督。把中央和省級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監督重點,聚焦規模較大、資源富集、集體資金較多、信訪量較大的地方和單位政策落實,緊盯農業農村、財政、發改等職能部門主管監管責任,抓住“關鍵少數”、重要崗位尤其是鄉鎮、村“一肩挑”等重點人員履職情況強化監督。如,選取群眾關心關注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作為突破口,統籌開展整治,推動農業農村部門在深入調研探索的基礎上,梳理制定問題清單、整治標準,形成工作指引,進一步明確需要監督什么、達到什么標準。
緊盯關鍵環節強化監督。聚焦糧油生產保障、耕地建設與利用、農業產業發展、農業防災減災等政策落實情況,緊盯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小麥“一噴三防”補助等重點,抓住補貼資金申報、審核、管理、發放等關鍵環節強化監督,著力發現并糾治資金審核把關不嚴、超標準、超范圍、重復發放,遲撥滯撥、未按要求公開公示等問題。嚴肅懲治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中優親厚友、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侵占等違紀違法問題以及敷衍應付、推諉扯皮和不作為、亂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
王淵: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地質量直接關系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紀檢監察機關要聚焦政策執行全鏈條,盯緊關鍵人、聚焦重點事、抓住重要環節精準發力,確保政策執行不偏向、不走樣。
既盯責任又盯落實,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覆蓋面廣、管理主體多,需要各方落實責任、同題共答。紀檢監察機關要注重發揮組織協調和督促推動作用,深入糾治政策“空轉”、工作脫離實際、截留挪用補貼資金、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督促厘清基層黨委政府、職能部門責任清單,明確補貼資金有哪些、歸誰管、怎么管、怎么用,確保責任在肩、任務在手。強化督導監督,建立跨部門會商研判機制,針對監督辦案發現的問題、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巡視巡察反饋和審計反饋問題整改情況等,適時匯總調度、分類施策、對賬銷號,推動各方履職盡責。
既抓公開又抓流程,構建陽光透明的規范程序。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群眾關注度高,必須確保公平公正。一方面,督促基層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建立起“申報公示—審批撥付—到戶核查”三級臺賬,做好全流程公示公開。另一方面,針對申報和審核環節,既要緊盯在服務群眾中的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問題,又要防止出現以權謀私、優親厚友、收受賄賂等問題;針對驗收和分配撥付環節,既要糾治推諉扯皮不作為、實地核驗走形式等問題,又要嚴查內外勾結騙取、截留挪用補貼資金等問題。
既盯關鍵人又盯關鍵事,形成廉潔高效的運行機制。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在受益對象、成果驗收等方面的要求各有不同,紀檢監察機關要注重區分不同項目,以精準監督護航政策落地。聚焦職能部門和鄉鎮、村關鍵崗位對象,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監管“寬松軟”、權力尋租等問題。圍繞補貼資金申領環節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事”倒查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堅決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量大、涉及面廣,如何有力有效發現查處違紀違法問題?
楊后榮:強化對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的監督,要緊盯政策落實等重點內容、農村基層干部等重點對象靶向發力,嚴肅查處“蠅貪蟻腐”,以實際行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厘清重點縱深查。結合本地實際,明確圍繞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業社會化服務補助、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三項重點補貼開展“小切口”整治。緊盯資金、職責、人員三條主線,統籌運用一線中看、信訪中找、問題中挖、監督中查、案件中拓等方式,嚴查資金管理跑冒滴漏、申報審批吃拿卡要、補貼發放優親厚友等問題。推動農業農村、財政等主管監管部門同步排查補貼資金遲撥滯撥、重復發放等問題,重要線索及時移送、重要情況聯合研判,著力拓展一批可查性強的問題線索。
用好數據全面篩。歸集職能部門、行業系統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全流程行權數據,打通單一系統數據壁壘,構建補貼領取對象數據分析模型,強化數據全面碰撞和關聯分析,精準鎖定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撥付、使用過程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如,通過財政直達資金監控系統關聯比對“一卡通”發放數據,融合多系統數據進行碰撞對比,及時發現虛報冒領問題并移交相關部門跟進核查。
深化協作從嚴懲。橫向用好溝通會商機制,將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巡察、審計工作重點,與巡察機構、審計部門強化信息共享、線索雙向移送,加強貫通、密切協作。縱向用好“室組地”聯動機制,由聯系涉農部門紀檢監察室牽頭,充分發揮“室”審查調查業務精、“組”專業領域熟、“鄉”基層情況清等優勢,對資金數額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問題線索提級查辦。堅持系統思維,以個案突破帶動類案深挖,梳理易發多發共性問題,從個案清除向系統整治提升。
劉海峰: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管理中的違紀違法行為不僅影響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還侵害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侵蝕群眾獲得感,必須嚴肅懲處。
及時精準發現問題。發動群眾監督,綜合運用“信訪網電”、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渠道,拓寬群眾反映渠道,收集梳理、篩查研判強農惠農富農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強化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緊盯強農惠農富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點人員,綜合運用“室組地”聯動、實地查訪、專項檢查等方式,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協調巡視巡察機構、審計等部門聚焦重點領域開展機動式巡視巡察、專項審計等,及時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督促行業主管監管部門主動排查發現問題,建立定期自查、聯合督導、線索移送機制。運用大數據比對發現問題,探索建立紀檢監察數字化平臺,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納入平臺,便于群眾了解、監督,對群眾反映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
堅決懲治腐敗問題。聚焦強農惠農富農重點領域,緊盯問題反映較多的重點對象特別是問題線索集中的“一把手”,深化運用領導包案、指定管轄、提級辦理等措施,嚴查案情重大、性質惡劣、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案件。加強個案剖析、類案分析,深入查找制度建設薄弱點、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一體推進“查改治”。如針對補貼資金情況不明、違規發放、發放不到位、未公開公示等突出問題,探索以信息化賦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便于群眾線上參與,解決線下會議組織難等問題。
怎樣做實日常監督、力求常態長效,助力提升補貼資金使用效能?
王淵: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監督第一職責,做實做細日常監督,嚴防補貼資金跑冒滴漏,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助力提升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使用效能。
突出“合”,構建上下聯動、內外協同的監督體系。強化紀檢監察專責監督、推動部門協同監督、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凝聚監督合力。以我市某農業強縣為例,近年來僅大豆種植補貼資金就累計發放數千萬元,補貼資金發放鏈條長、監管難度大。為此,該縣紀委監委建立起多部門協同作戰機制,會同審計、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逐筆回溯補貼資金發放情況,比對種植面積、經營主體、享受補貼農戶等關聯數據,綜合實地走訪和數據核查情況,起底了一批偽造資料套取補貼、虛報面積騙取補貼、截留挪用補貼等問題線索。
突出“準”,打造因事制宜、靈活機動的監督模式。針對各類強農惠農富農補貼資金特點,創新方式方法,推動監督力量覆蓋到村、到戶、到項目。督促職能部門創新核驗方式,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實地丈量等技術手段,對種植面積進行精準核驗。在此基礎上,注重依托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加強“嵌入式”監督。實踐中,我市建立惠民惠農一卡通監管平臺,督促各縣(市、區)、職能部門將補貼資金數據分門別類導入數據庫,實現動態預警、實時監管、全程可溯,為監督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突出“常”,完善有序有力、見行見效的監督機制。健全常態化監督機制,對發現的資金管理、資產監管、收益分配等方面制度漏洞,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修訂完善;健全“查改治”一體推進機制,用好違紀違法案例,強化警示教育,督促發案單位嚴格落實以案促改促治,防止問題反彈;重點關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項目、易地搬遷安置區等關鍵區域,對資金監管不力、問題頻發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問責。
楊后榮:監督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是紀檢監察機關履職盡責的重要內容,要找準著力點和切入口,做實做細日常監督,切實讓補貼資金用之于農、惠及于農。
全面壓實責任。責任落實是確保補貼資金真正惠及于農的關鍵,通過建立責任清單、監督清單、任務清單,明確黨委政府、紀檢監察機關、職能部門在補貼資金管理使用各環節的具體責任。黨委政府要深化運用領導包保、定期調度、約談提醒、掛牌督辦等方式扛牢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關要將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情況納入日常監督工作臺賬,采取列席會議、專題會商、實地走訪等方式強化日常監督,督促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常態化開展資金申報、撥付、發放等全環節監管,構建責任共擔、同題共答工作格局。
推動監督下沉。堅持督在日常、管在經常,在延伸監督觸角、搭建監督平臺上綜合發力,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細落實。強化“縣統籌抓鄉促村”工作機制,發揮村級紀檢委員、廉情信息員近距離監督優勢,做細日常教育提醒工作,指導鄉鎮紀委通過常態化入戶走訪、定期檢查、交叉互查等方式監督檢查政策落實情況。深化“群眾點題”工作機制,依托“紀檢干部下沉遍訪”“院壩會”“監督一點通”等群眾監督載體,及時找準突出問題。
提升監督質效。增強整改深度,強化成果運用,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定期“回頭看”,確保問題真改實改、監督成效鞏固提升。對突出問題適時推動開展整治,深入研判根源癥結、行業積弊,督促職能部門健全完善規章制度。體現監督溫度,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不到位等問題跟蹤督辦,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切實回應群眾關切。(記者 劉一霖)
- 2025-11-1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廣安觀潮 | 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
- 2025-11-11臨夏州緊盯資金監管使用 鐵紀護航鄉村振興
- 2025-11-11用戰略思維做好紀檢監察工作
- 2025-11-11以高質量監督促進長江流域高水平保護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