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求黨員干部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永遠不能脫離群眾。
眾多優秀共產黨員身體力行,不搞特殊化、不享特權,為我們樹立了標桿。1935年冬,面對敵人嚴酷的物資封鎖,抗聯將士得不到基本的糧食和冬裝供應。有人給楊靖宇趕制了一件皮大衣,他卻嚴肅地說:“做這件衣服的成本,可以做三套或四套棉衣,那就可以解決三四個同志的困難,你們為什么要特別為我做件皮大衣呢?”后來,他把這件皮大衣送給了一名身體虛弱的同志。延安時期,謝覺哉主持中央黨校工作,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但他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學員對待,跟學員同吃一鍋飯,同坐一塊石頭學功課。焦裕祿始終堅持“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原則,他一生儉樸,衣、帽、鞋、襪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
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不搞特殊化、差別化,正是我們黨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和鐵的紀律。今天,沒有“不一樣”,不搞“特殊化”,既是情感認知也是行動實踐,既是作風形象也是紀律規矩。黨員干部無論職務多高、功勞多大,都應該保持公仆本色,謹記自己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并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
慎小慎微,從日常生活、小事小節做起,不斷錘煉過硬的作風、樹立良好的形象。不慮于微,始貽于大;不防于小,終虧大德。與群眾“不一樣”的地方,常常潛藏在“不起眼”的小事小節中。對此,有些人不當回事,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就會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比如,一些黨員干部特權思想作祟,走上“張口要、伸手拿”的歧途,最終越陷越深,難以自拔,既逾越紀法紅線,也損害了黨的形象。黨員干部只有時刻防止出現與群眾“不一樣”的地方,糾正“小事無妨”“小節無害”等錯誤認識,在第一次、第一步上嚴于律己、守牢底線,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抵制不良風氣侵襲,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黨員干部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可以更好凝聚團結奮斗的力量。上下同欲者勝,今天,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需要我們發揚優良傳統,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奮斗,才能得民心、順民意、聚民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把宏偉藍圖變為輝煌現實。(向賢彪)
- 2025-10-29心非靜不能明
- 2025-10-29伯樂識馬 | 但愿“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成為過去式
- 2025-10-21一錢太守 | 不擾民,也是為民著想
- 2025-10-21霸陵呵夜 |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