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箴言】
印信關系甚重,每日封印須親驗固封,開封亦然。每日僉押,俱必內衙親丁用印,即使該吏用印,不得隔遠,用時必報坐印鈐印數目。用畢即呈看,以防盜欺。須置一牌,牌入印出,印入牌出。鎖匙常須親帶在內,必須密藏,毋為家人透漏,宜置之便處,以備不虞。遠出須帶印,隨身以便急用。
——清•潘杓燦 《未信編》
【深意淺說】
官印,是古代官員權力的憑證,是正印官實實在在的法寶。當時人們神話了官印的功能,認為官印有無限神秘的法力,不但是人間權力的化身,還有祛邪鎮妖的作用。官員丟失大印是極為不祥的征兆,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結束。
古代“一把手”又叫正印官,只有他們才能掌管四方四正的大印。新官上任,是從拜印開始的。拜印有隆重的儀式,權力隨著官印的移交發生轉移。官員上任后,就要委托一個非常可靠的心腹長隨管理大印,這個人叫做簽押。明清地方長官最信任的人往往有兩個,一個是門丁,被尊稱為“門政大爺”;一個是簽押,被尊稱為“稿簽大爺”。前者富,后者貴,因為前者可以拿到很多紅包,而后者則掌管大印,簽發文件,是長隨的領袖。
對于古代官員來說,人與官印共存亡,官印是決不能丟失的。《紅樓夢》第三十二回,賈寶玉丟了東西,史湘云說:“明日倘或把印也丟了,難道也就罷了不成?”史湘云意在強調大印的重要性和丟失大印的嚴重性,而賈寶玉卻說:“倒是丟了印平常,若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賈寶玉對官印無所謂,這與他厭惡為官作宦者,把他們稱之為祿蠹和祿囊的態度是一致的。
保管好官印,對于官員來說,當然是天大的事情。大印白天由簽押保管,退衙后由長官自己保管。汪輝祖在《學治臆說》中說:“挈眷之官累也,然實有萬不可已者。署無眷屬則宅門內如客寓,然一切俱無檢束,官一升堂拜客,仆從即無顧忌。遇公出,晚夕印匣亦難信托。昔有同寮孑然在官,腰閑懸匙累累,每出必與印偕,殊非體制。或以姬妾任之,則又不可。”這里說的是,官署內應該有一個可靠的女眷,可以在晚上幫助保管大印。
明代蔣廷璧在《璞山蔣公政訓》中說:“印匣,人多將印仰放在內。將鎖之時,被人袖去,待次日開印,報封皮不動時,卻將袖中印取出使用,往往有之。今后另做一匣,將印匣上開一眼,以銅包之。將匣中用厚綿填了印柄,透出二三分來。非惟舉目就見,雖夜間放在床里睡覺時,以手摸之,睡亦安穩也。”半夜醒來隨時摸一摸,大印還在,睡覺就安穩許多。
大印被盜丟失是值得防范的大事,而盜用官印或盜刻官印,同樣也是嚴重的罪行。
嘉慶十四年冬,蔡泳受、王書常、吳玉等私雕假印,“憑空捏造事由,向三庫及內務府廣儲司庫共十四次,并詐傳諭旨,稱欽派辦工大臣姓名,用偽印文書咨行部院衙門,以致各堂司官被其欺蒙,給發銀兩。有商人王國棟亦以工程在廣儲司庫領銀,看出假印,事遂敗露。皇上念此案干涉大小官員甚多,唯恐稍有枉濫,默禱于天……”最后,此三人均被處斬,余者也予以不同的刑罰,“并傳集各部院書吏環視,俾知警懼”。
由此可見,盜用大印弄虛作假、騙取銀兩的罪罰是很重的。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甘青針茅
分布:蘭州、天水、隴東、隴南、河西、甘南
簡介:甘青針茅,多年生草本。花果期5-8月。中上等放牧型飼用植物,幼期葉量豐富,飼用價值高,冬春季保存下來的基生葉是牛羊的好飼草。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8-21清朝為何強迫基層官吏捐款
- 2024-08-20官員公而忘私,治理天下不難
- 2024-08-20《二十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出版發行
- 2024-08-19“簡”述廉潔 | 康居王使者冊——兩千多年前的使者申訴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