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探索建立本地區本部門政治生態評價體系”。山東省濟南市紀委監委把開展政治生態評價作為提升政治監督質效的重要抓手,持續創新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評價工作更加精準。
在方式方法上求“準”。聚焦“誰來評”,明確責任主體。堅持將政治生態評價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構建起市委統一領導,市紀委監委綜合協調,市委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等13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政治生態評價組織體系。配套建立聯席會議、信息通報、督查督辦等工作機制,推動各類監督主體工作共抓、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堅持走群眾路線,將市民服務熱線滿意度測評、化解矛盾糾紛和解決群眾訴求問題考核結果等納入總體評價,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在政治生態評價中的話語權。聚焦“評什么”,細化指標體系。出臺《濟南市政治生態評價辦法(試行)》,全面梳理整合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考核、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考核等工作要求,確定政治立場、關鍵少數、責任落實、選人用人、廉潔從政等9個方面評價內容,逐項明確評價標準。聚焦“怎么評”,完善方法流程。用足用好日常監督成果,全面收集監督檢查、信訪舉報、審查調查、專項治理等方面情況,綜合運用線索處置、巡察報告和審計報告等成果,全面掌握政治生態“活情況”。搞好專題調研,結合政治巡察、專項監督等工作,對政治生態方面問題突出的地方和單位開展監督式調研,對腐敗案件多發的地方和單位開展調研剖析,分析癥結根源、提出對策建議。
在基本功能上求“全”。發揮引領功能。突出評價工作的政治體檢屬性,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評價內容,重點評價加強理論學習、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執行請示報告制度情況,引導推動各級黨組織全方位審視、強化自身政治建設。發揮規范功能。把9個方面評價內容細化為38項“正面清單”,對應制定55項“負面清單”,將政治生態建設要求具化為看得見、易執行的行為規范。發揮預警功能。針對評價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采取談話、提醒等方式進行預警處置,實現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效果。發揮修復功能。針對評價發現的問題,一方面,充分發揮評價責任部門的職能監督優勢,群策群力幫助提出對策建議。另一方面,注重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專責,及時跟進實事求是調查核實并提出意見,推動優化政治生態。
在落腳點上求“實”。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將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內容進行“清單式”細化分解,在開展全面評價基礎上,分類選取部分部門單位進行重點抽評,評價結果經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審議后,抄送市級領導和部門單位“一把手”。落細落實政治監督。緊盯影響和制約政治生態的突出表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發現和解決政治意識不強、政治能力不足以及黨員領導干部責任、能力、作風等方面突出問題。統籌落實監督專責。一方面,積極履行協助市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職責,做好制定評價辦法、細化評價標準、分解任務分工等具體工作,推動職能部門履行好自身職責;另一方面,監督督促被評價單位用好評價結果,針對發現問題提出紀律檢查建議,推動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在工作機制上,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工作部門共同參與;在評價內容上,堅持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機銜接;在評價對象上,既全面覆蓋區縣、市直部門、市管企業、市屬高校黨組織,又突出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在制度建設上,配套制定黨內談話、巡察整改監督、風腐同查同治等制度機制,提升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孫義俊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 2024-07-26緊盯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突出問題 打好減負增效“組合拳”
- 2024-07-25做深化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行動者 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前進
- 2022-03-03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
- 2017-09-01中共吉林大學委員會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