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合川區紀委監委將公車管理、村級財務等數據資源進行整合聯動,推動大數據監督和專項監督檢查深度融合,實現系統智能預警,提升監督治理質效。圖為近日,該區紀檢監察干部在查詢分析平臺數據。 黃姝蓓 攝

重慶市忠縣紀委監委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設全覆蓋的大數據監督應用,縱深推進數字化賦能監督檢查。圖為近日,該縣紀檢監察干部通過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了解情況。龔緣園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各項業務。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推進相關平臺建設及優化,促進全要素覆蓋、全流程貫通、全領域標準、全系統共享,讓監督更智慧更高效。
去年以來,重慶市紀委監委指導相關區縣開展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試點。今年1月,相關應用在38個區縣及3個經濟開發區上線試用,包括營商環境、“四風”監督、惠民惠企資金補貼等3個監督子場景。截至目前,系統共預警信息13167條,辦結6412條,其中查實4798條,查實率74.83%,處理人員119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5人,其中2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線索正在辦理中。
“過篩”行權部門業務系統數據,異常信息當天推送提醒
去年7月,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上的一條“彈窗”引起了重慶市沙坪壩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注意。消息顯示,有企業在網上申請液化石油氣經營許可證換發審批時,由于經辦人多次退件,審批時長遠超法定時限。大數據自動識別后產生預警,提示區紀委監委跟進核查審批過程是否存在違規違紀行為。
“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接入了政務服務‘渝快辦’等大數據信息,由紀檢監察機關根據監督情況總結建立的模型‘過篩’,發現異常情況后當天推送提醒,相關紀檢監察機構在收到提醒后要在限定時間內核查辦結并上傳辦理結果。”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調查發現,按照規定液化石油氣經營許可證審批最長不超過22個工作日,但沙坪壩區相關單位經辦人員顧某某在辦理該事項審批時,22家企業的許可證辦理最短的用了45個工作日,最長的竟用了64個工作日。不僅如此,調查組還發現,顧某某在辦理該項審批時,推薦辦事企業到指定公司辦理換證必備的安全評價報告,而且其曾收受該公司負責人所送禮金。
最終,顧某某因在行政審批工作中不正確履行職責,行政審批事項超法定時限辦結,屬于慢作為。同時,收受第三方中介人員的紅包,構成職務違法,最終被給予政務警告處分,沒收違法所得。
“小微權力”,關系民生利益,人民群眾關注度高、感觸大。“我們貫通監督和治理,細化指標體系,運用大數據思維,構建監督模型,通過‘過篩’行權部門業務系統數據,并聯動主責單位、監督單位閉環處置,推動監督融入基層治理。”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據了解,該系統目前監督覆蓋5120余萬件次行權事項,縱向貫通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橫向貫通數字政務相關平臺。
“在系統開發建設過程中,我們立足‘服務監督執紀執法工作,重在發現問題’目標定位,通過重塑問題導向的閉環業務管理流程,將人工分析研判改為預警智能研判,分類研判及時處置,實現監督關口前移,確保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據介紹,該系統還包括處理情況、挽損情況和健全機制等指標,能客觀反映出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責任履行是否到位,用數據指引專項治理工作。同時,融入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內容,對于積極核查預警問題和主動健全制度機制、強化監管的,按權重賦分,形成五色圖譜,客觀反映各區縣工作推進落實情況。
營商環境監督、“四風”監督、惠民惠企資金補貼監督等監督應用場景推動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某單位公務車輛駛入一酒店停車場,系統識別該時段在該地并無工作安排,自動預警提醒相關單位核實相關情況;張某某應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系統經對比市財政一卡通補貼發放名單發現其并不在列,產生監督預警,聯動張某某所屬鎮街排查原因,提醒紀檢監察機關跟蹤核查;共享“渝快辦”全市政務服務網辦件807萬余件,監督發現在預審、受理、辦理環節的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大數據的運用,讓監督更加精準有效,同時也推動權力運行公正透明。
據了解,按照設計,將上線9個行業領域監督應用,推動監督實現精準延伸覆蓋,目前已經試運行營商環境監督、“四風”監督、惠民惠企資金補貼監督3個監督場景,取得了初步成效。
數據顯示,目前營商環境監督方面,預警5343條,辦結1519件,查實1017件,處理176人次,推動健全完善機制制度18條;“四風”監督方面,共享相關部門單位6900多萬條數據,聚焦“三公”經費使用和公車消費等問題重點監督;惠民惠企資金補貼監督方面,預警5930條,主責單位、監督單位聯動處置,處理280人次,挽回經濟損失214.03萬元,推動健全完善機制制度245項。
“這3個場景能夠首先試運行并取得積極成效,在于這些事項產生了大量的有效數據,不同條線的數據能夠快速關聯起來。”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目前計劃的9個行業領域監督應用將進一步拓展,持續提升監督的質量和效率。
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的使用,為基層監督執紀加碼助力,也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重慶市奉節縣紀委監委運用大數據發現惠民資金補貼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推動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專項整治,每月定期將兩項補貼、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人護理補貼、低保在保人員補貼、特困人員補貼等13項惠民補貼與公安、衛健、殘聯等部門數據進行比對,推動縣殘聯對全縣殘疾證進行清理。截至目前,已遷出殘疾人證3人、過期75人、凍結62人、注銷1112人,停發1377人,新補辦殘疾證1529人。今年4月,全縣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新增76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新增137人,共核減90人。
大數據監督賦能基層治理,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向善向好
3月15日14點38分,正在運行中的大數據監督系統彈出一條預警消息,引起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紀委書記湯朝兵的注意。
預警顯示,該鎮興隆街社區干部于某的岳母龍某申報領取了2024年某項特殊困難家庭慰問金300元。該疑點數據的發現,起因于相關單位在監督系統內上傳了2024年該項特殊困難家庭慰問名單,經系統自動比對、分析,發現龍某不在慰問名單中。
經進一步核查,龍某不屬于慰問對象。于某明知該情況,仍利用職權謊報名單,試圖蒙混過關卻被大數據“抓了個正著”。最終,于某因涉嫌優親厚友、侵害群眾利益,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相關違紀款項被追繳。
“監督模型預警發現問題并及時推送主責單位和監督單位,實現監督有感。同時完成趨勢分析,分別從預警類、查實類趨勢匯總問題類型及所涉領域,支撐相關單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因地制宜靶向糾治突出問題。”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此外,重慶市紀委監委還總結提煉長壽等地區探索的有效經驗,在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集納了政治生態評價智慧系統。
去年以來,長壽區將原有5家區屬國企重組為3家集團公司和11家子公司,全部內設紀委,按照人崗相適原則調整“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并聚焦“一把手”履職不到位、內控管理不規范、存在違規吃喝等問題推進國企領域專項治理。
這一次國企領域的專項治理與變革重塑,與一次大數據監督系統的“預警”密切相關。之前,長壽區“政治生態評價智慧系統”對某國企亮出“紅燈”,系統通過對政治生態評價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顯示該企業10項指標得分都低于或持平行業平均得分。
了解到異常情況后,長壽區紀委監委對該企業政治生態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發現該公司存在班子成員政商關系不清、主動索賄,多名干部吃拿卡要,信訪舉報量較高,項目管理制度不全等問題。經過進一步分析共性問題發現,國有企業領域黨建工作虛化,投融資監督管理、項目招投標、工程建設、選人用人等監管措施不夠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該領域政治生態評價平均得分與全區其他領域相比,排名倒數第一。
該區紀委監委在向該國企下發《政治生態預警通知書》的同時,及時將國企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向區委報告,并向區國資委發出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助推國企領域深化改革。
“為了科學設定關鍵指標,我們認真梳理黨中央、重慶市關于凈化政治生態的相關文件,深入學習領會,分類梳理歸納。”長壽區紀委常委韓靖介紹。隨著數據收集更加優化、指標體系越來越完善,大數據監督有力助力了當地政治生態分析研判,促進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優化。目前,全區共向10個區管黨組織發出預警通知書,督促建立內部廉政風險防控措施78條、健全完善內控制度85個。
“監督成果在于運用。我們將積極推進大數據監督成果轉化為政治生態評價指標,作為評價政治生態的數據來源之一,強化大數據監督成果運用。”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有關負責同志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 2024-04-232024年第一期省直機關黨風廉政教育大講堂舉辦
- 2024-04-23深度關注 | 廉潔高效建好增發國債項目
- 2024-04-23公安部部署開展“獵狐2024”專項行動
- 2024-04-23廣安觀潮 | 學出更加高強的履職本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