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之前沒領到的補貼金都補發了,今年的也及時到賬了,一分都不少!”近日,面對前來回訪的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紀委監委干部,在田里忙碌的笏石鎮村民何大叔笑著回答。但不久前,何大叔還在為久不到賬的補貼金而苦惱。
2016年起,笏石鎮落實上級關于農業補貼改革的要求,由鎮農技站牽頭負責對符合條件的農戶發放補貼金。但莆田市委巡察組在巡察過程中卻發現,該鎮部分農戶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未發放到位。
原本是鼓勵耕地保護、促進“藏糧于地”的惠民政策,怎會堵在了資金發放的“最后一公里”?接到問題線索后,秀嶼區紀委監委立即成立調查組展開調查。
通過調取補貼金發放底冊、銀行流水記錄等相關材料,調查組成員發現自2016年至2020年間,該鎮農業補貼滯留資金達121510.28元,涉及25個村、796戶。
“補貼金發放究竟堵在了哪一環節?”帶著疑問,調查組成員首先來到鎮財政所了解情況。
財政所負責人黃某婷解釋道,銀行在進行補貼金代發時,是以農技站提供的發放名單為依據。當名單中農戶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錯誤、銀行系統錄入信息錯誤未得到及時更正,都會導致補貼金發放失敗。
為查清事件原委,調查組繼續深入村居,向未領到補貼金的農戶及相關經辦人員了解情況。走訪過程中,村民何大叔向調查組抱怨道,“既要到銀行查詢原因,又要自行到鎮財政所更新信息。為了這個補貼金,來回跑了不知道多少趟。”
村里難道沒有統一進行錯誤信息更正?在調查組的追問下,松林村補貼發放經辦人徐某章支支吾吾道,“郭某棋(笏石鎮農技站站長)將發放失敗農戶名單移交給我們后,就沒有再跟蹤督促了……我以為不要緊,所以有些錯誤信息沒有及時更正,遇到個別村民反映,也讓他們自行去處理。”
隨后,調查組找來了郭某棋。
“我已經布置了各村居更新填報名單信息,他們不更正,我有什么辦法?”郭某棋顯得有點不服氣。
“農業補貼對于個人,對于國家發展,都意義重大。作為牽頭負責人,跟蹤督促各村居將補貼金發放到每位農戶的手上,這是你應盡的職責。”調查組工作人員說。
“是我沒有意識到補貼金的重要性,沒有履職到位。我愿意接受組織的處理。”郭某棋垂下頭懊悔道。
最終,郭某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四名村相關經辦人員受到誡勉談話等處理。同時,在區紀委監委的督促下,該鎮在半個月內將滯留長達四年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金全部補發到位。(通訊員 陳云)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