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禹治水》首揭面紗《官鵝情歌》重現精彩
“春綠隴原”隴劇惠民演出周10月15日重磅揭幕
10月8日上午,“建黨百年·春綠隴原”隴劇惠民演出周新聞發布會在甘肅省隴劇院舉行。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備受矚目的甘肅大型原創隴劇《大禹治水》將在此次隴劇藝術周上首次精彩呈現。本次演出周地點設在黃河劇院,演出時間為10月15日至21日,10月15日至17日連續演出3場《大禹治水》;10月20日至21日演出2場《官鵝情歌》。
三朵隴劇“梅花”領銜《大禹治水》
此次“建黨百年·春綠隴原”隴劇惠民演出周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及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協辦,甘肅省隴劇院精彩呈現,是甘肅隴劇人用心、用情、用功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的獻禮。
隴劇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后形成的新興劇種,雖然只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但擁有濃烈鮮明的表演和音樂風格,地域風情濃厚。此次《大禹治水》由甘肅隴劇院隴東道情(隴劇前身)敬家班第六代傳人敬懷寶擔任音樂創作,能夠更加原汁原味的展現隴劇音樂特色,最大化地保證隴劇表演風格不走樣。
《大禹治水》主人公“大禹”由甘肅隴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邵炳德擔綱,雷通霞(省隴劇院副院長、第1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大禹治水》山戎扮演者),竇鳳霞(省隴劇院副院長、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大禹治水》涂嬌扮演者),佟紅梅(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大禹治水》禹母扮演者)三朵隴劇“梅花”聯合主演。同時由青年導演田豐執導,著名音樂人馬駿進行音樂配器,舞美設計、服裝、唱段作曲均為“隴劇三部曲”《官鵝情歌》《苦樂村官》《西狹長歌》的主創人員。
青春版《官鵝情歌》傳隴劇薪火
2006年9月12日,甘肅隴劇院大型歷史隴劇《官鵝情歌》首演在蘭州金城大劇院舉行,迅速引起轟動,隔年便榮獲了第十屆“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和國家舞臺藝術精品重點資助劇目。這部劇目是隴劇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從劇本到演出完全“本土化”的首臺隴劇大戲。
《官鵝情歌》講述了在古代宕昌氐族首領之子官珠為復仇潛入羌族金羊寨,與首領之女鵝嫚一見鐘情,沉醉在熱戀中,由此演繹了一段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最終,一對戀人悲壯地殞滅,化解了兩寨間的仇恨,兩族人民世代友好互助、和睦相處,為永久紀念官珠和鵝嫚,當地人民把他們最美麗的地方命名為官鵝溝。
時隔15年之后,該劇入選了文旅部“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劇目復排計劃,為此,甘肅隴劇院重新創排了《官鵝情歌》青春版,大膽啟用了趙丹、譚強等一批甘肅隴劇院青年優秀演員,旨在通過“老帶新”培養和鍛煉更多青年演員,更好地傳承經典劇目,讓隴劇藝術薪火相傳,長久地散發出新的時代光輝。
講好黃河文化的深入實踐
“一部新劇和一部復排精品劇目的同時上演,對隴劇院來說是一件大事,對隴劇藝術來說是一件盛事,對全省文化藝術界來說也是喜事,具有重大的意義。”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仁表示:“《大禹治水》在這個時候搬上舞臺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貫徹落實,也是講好黃河文化的深入實踐。而《官鵝情歌》走過15年后又重新復排走向舞臺,也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倡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樣重大思想指導下來復排的。”
“這反映了隴劇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體現了對隴劇藝術的傳承、發揚和光大。”他由衷的說:“《大禹治水》這部劇的成功打造,既是宏大主題和民族精神的高度統一,又是黃河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高度統一,也是呈現內容和藝術樣式的高度統一,更是立意挖掘和昭示未來的高度統一,凸顯了甘肅本土化劇種呈現在舞臺上的特色。”
省戲劇家協會主席石小軍也感慨的說:“該劇通過各種情節沖突和心理刻畫突出了大禹的‘人’性,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帶有很強的的劇情感染力,絕對能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大禹的無奈、困惑但是最終依舊一心為公、鍥而不舍治水的大無畏精神。這對于當下社會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相關新聞
- 2021-10-08現代京劇《突圍·大別山》在鄭州上演
- 2021-10-08《長津湖》票房進入影史前十 國慶檔有望刷新紀錄
- 2021-10-08“春綠隴原”精品演出惠百姓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亮相金城
- 2021-10-08題樂舞《相約千年》走進常州文化廣場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