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文化新聞眼

    非遺傳承中 賡續文化魂

    2025-02-17 11:17 來源:蘭州日報

      柴楚妍表演舞獅

      劉艷玲與孫女同臺演出

      苦水高高蹺表演者

      春節,于蘭州這座黃河穿城而過的西北重鎮而言,是一場民俗文化的狂歡。今年的蘭州春節,更是被非遺代表性項目與古老習俗填滿,處處洋溢著醇厚的年味兒。而這背后,我們要感謝的,是來自方方面面的力量,正是他們特別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堅守、保護與傳承,才讓這些古老的存在跨越時空,在今天依舊與新春共舞。

      記者了解到,目前,蘭州市在非遺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包括出臺了《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習所認定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保護格局,進一步豐富了非遺代表性項目庫。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非遺保護的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過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和支持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與發展,使得許多瀕臨失傳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得以重獲新生。

      同時,學術界在非遺保護工作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蘭州大學、西北師大、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眾多學者通過深入研究和挖掘非遺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技藝特點,為非遺保護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社會大眾對我市非遺的認識,還為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蘭州市文旅局統籌我市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資源,通過舉辦展覽、演出、講座等活動,積極推廣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極大地提高了公眾對非遺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使得古老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如春節文化廟會、社火表演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參與。

      此外,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還體現在對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創新與發展上。比如,蘭州老街·活態傳承非遺館于2024年12月28日正式開館,成為七里河區的一個旅游“新地標”。該館集靜態展陳、動態展演、活態傳承于一體,致力于展示、保護和傳承甘肅省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下,我們將通過講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故事,解碼堅守與傳承的力量和群像。

        祖孫接力傳承蘭州鼓子

      在蘭州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有一種聲音悠悠傳唱,那便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瑰寶——蘭州鼓子。在這個藝術領域,來自七里河區66歲的劉艷玲與她14歲的孫女范馨予,正以祖孫接力的形式,為蘭州鼓子的傳承注入家族傳承的力量。

      大年初五,甘肅簡牘博物館內非遺過大年活動正在進行,劉艷玲演唱的《奮楫篤行續輝煌》《會友》等曲目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1995年,37歲的劉艷玲隨父親來到蘭州,從此便開啟了與蘭州鼓子的不解之緣。為了學好蘭州鼓子,劉艷玲下足了功夫。她反復聆聽名家的演唱,仔細琢磨發音方式,嚴格依照曲譜練習,干活、走路都沉浸其中。經過多年的努力,劉艷玲版的鼓子唱腔逐漸有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

      隨著日復一日地練習鉆研,劉艷玲獲得了越來越多登上舞臺的機會,并多次在省市舉辦的各類文藝活動中載譽而歸。2015年6月,作為蘭州鼓子唯一代表演員,劉艷玲參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甘肅省文旅廳和香港相關部門共同主辦的“根與魂-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演出活動,獲得了觀眾和業界的好評。

      這份對蘭州鼓子的熱愛,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也深深地滲透進了孫女范馨予的心田。自9歲起,范馨予便對蘭州鼓子萌生了濃厚的興趣,祖孫倆常常在干家務時,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蘭州鼓子的旋律。在奶奶的精心教導下,范馨予進步神速。她不僅很快掌握了這門傳統藝術的精髓,還在多個比賽中脫穎而出,屢獲佳績。11歲那年,她便能出色地演唱蘭州鼓子傳統曲目《西廂記》選段《探張郎》。在第十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中,范馨予演唱的《奮楫篤行續輝煌》更是獲得了優秀曲藝節目獎。

      范馨予說:“我期望蘭州鼓子能夠走進校園、進入課堂,讓更多小伙伴與我一同感受它獨特的魅力,攜手將蘭州鼓子傳承并發揚光大。”

      如今,劉艷玲在培養孫女的同時,也不忘物色熱愛這門藝術的年輕人,“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蘭州鼓子在更大舞臺上綻放光芒,讓更多人領略這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獨特魅力。”劉艷玲說。

        引獅少女接棒北派獅舞

      蘭州安寧素來被稱為十里桃鄉,春節期間,一場接著一場的社火表演接踵而至。其中,蘭州北獅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觀眾的目光。而在這項傳統藝術的背后,是蘭州北獅第四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柴楚妍和她的父親、第三代傳人柴宗峰的默默堅守與傳承。

      柴楚妍,這位蘭州北獅第四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雖然只是一名初一的學生,但在舞獅領域卻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藝人”。從四年級開始,她就獨自帶隊表演,成為了北獅隊伍中的佼佼者。當被問及學習舞獅的經歷時,她對記者說:“從四歲開始,父親就讓我學習武術,基本功練扎實后便開始接觸舞獅。雖然訓練過程很辛苦,但每次表演都讓我感到非常滿足和自豪。”

      在柴楚妍家,同時也是她父親柴宗峰開設的蘭州獅舞傳習所中,我們見到了這位蘭州北獅的第三代傳人。柴宗峰被譽為“蘭州獅王”,他不僅自己技藝精湛,還致力于將蘭州獅舞傳承下去。他笑著說:“傳習所的主要學生就是我的孩子和外甥們,平時,我會帶領子女和外甥們練習套路。”

      談及自己的獅舞生涯,柴宗峰感慨萬千:“我從小跟著父親習武,14歲那年加入了村里的社火隊,成了獅舞隊伍里的‘引獅郎’。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秉持著繼承發揚蘭州獅舞的初心。”

      柴宗峰的獅舞技藝不僅來自父親的傳授和老人們的悉心指導,他還通過網絡視頻學習其他地方的表演,不斷吸收新的動作和技巧。他說:“我在獅舞動作中加入了南派獅舞的‘抖毛發’‘撓耳朵’‘舔腿’等動作,讓表演更加豐富靈動。”

      在他看來,獅舞是一項集體性活動,一名合格的蘭州獅舞傳承人不僅要會獅舞、會制作道具,還要會編排節目。他強調:“一支獅舞隊少則十幾人、多則五六十人,如果沒有系統編排把所有環節串起來,節目效果就不會很好。”

      面對北派獅舞發展不如南派獅舞的現狀,柴宗峰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蘭州獅舞是北派獅舞的分支,我有必要承擔起傳承發揚蘭州獅舞的責任。”為此,他積極與學校合作,希望通過授課的形式讓更多孩子了解并喜歡上蘭州獅舞。

      采訪最后,當被問及今年的打算時,柴宗峰堅定地說:“我想通過與更多學校的合作,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蘭州獅舞的隊伍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把蘭州獅舞更好地傳承下去。”

        長腿善舞者練就童子功

      過年期間,社火是歡慶必不可少的節目。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永登苦水高高蹺每年都是當地老百姓期待的重頭戲。

      春節期間,記者一踏進苦水街村,就聽到了鑼鼓聲和喝彩聲。這里正在進行社火彩排,今年71歲的高高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巨海全,正在為鄉親們講解要領。

      “我們祖輩都會踩高高蹺,小時候看著父親給哥哥教,哥哥踩著兩米多高的高高蹺在院子里轉,感覺很高大,我特別羨慕。”巨海全說。到了十七八歲時,已參加工作的巨海全閑暇之余總會想起小時候父親和哥哥踩高高蹺的場景,于是自己制作了一副高高蹺,開始學習。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啟了自己的高高蹺生涯。

      巨海全說,高高蹺因“高”而得名,其高度達3米到3.3米,再加上表演者的身高,可達4.7米至5米。高高蹺由松木和柳木制成,這兩種木材材質輕巧、柔軟,制作的高高蹺安全性較高,是別的木材無法代替的。

      苦水高高蹺也被業內人士稱作“空中戲劇”,以秦腔為表演內容。表演者穿著傳統戲劇服飾,畫上秦腔劇目中的人物臉譜,手持道具,凌空飛舞,盡顯其魅力。巨海全說,苦水高高蹺是農歷二月二“龍抬頭”苦水社火中的傳統保留節目。2006年,“苦水高高蹺”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說到傳承,巨海全說,現在他不僅教兒子和孫女踩高高蹺,還教一批村里的青少年學習這一傳統技藝。每年都能培養出幾個年輕人。同時,他每年還會不定期去村里的小學講課,講解高高蹺的歷史,傳授高高蹺的技藝,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起對高高蹺的興趣。

      為了將苦水高高蹺傳承下去,巨海全平常還會將表演視頻上傳到線上平臺,希望通過這一宣傳方式吸引更多人關注、加入高高蹺隊伍。“高高蹺如果從青少年抓起,就不會失傳。”巨海全說。

       隴派琺瑯呈現國潮特效

      春節期間,金城關非遺采購月活動現場人潮涌動,隴派琺瑯展區前更是一派熱鬧的場景。以敦煌藻井紋為創作靈感的琺瑯書簽、掐絲游蛇造型的生肖掛件在暖黃燈光下流光溢彩。

      市民王女士捧著剛購入的靈蛇納福吊墜感嘆:“蛇鱗掐絲細得能看見紋路,這才是非遺年貨該有的模樣!”記者了解到,在這個春節期間,融入新春元素的琺瑯小件日均銷售量很是火爆,成為金城關非遺采購月文化消費的“爆款擔當”。

      李氏琺瑯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李海明,手持一支未完工的蛇元素琺瑯藝術品小件,在展位前向我們展示創作細節。他特意將傳統蛇形圖騰與敦煌卷草紋結合,釉料調色時加入金粉:“你看,蛇身鱗片在陽光下會呈現金鱗游動的效果,年輕人說這是國潮特效。”

      談及大家對非遺年貨的關注,李海明眼含笑意:“過去春節賣年畫,現在年輕人搶購琺瑯小件。我們設計的敦煌元素等系列作品尤其受歡迎,之所以這樣,我想應該是在產品中融入了非遺語言的表達,既延續了春節的傳統年味,又讓技藝‘跟著年俗回到家’。”

      李海明表示,春節期間展示琺瑯藝術與平時大不相同。這是因為,春節時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更高,展示活動更易吸引大家參與?;顒蝇F場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讓琺瑯藝術的展示更生動,也讓人們更易感受其魅力。加上其精美的工藝和獨特內涵,為春節文化活動增色不少,讓人們增強了認同感與自豪感。

      現如今,很多人對于非遺傳承理念漸漸有了從“以項目保護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李海明認為十分必要。過去非遺保護重項目記錄保存,忽視傳承人核心作用,而實際上,非遺傳承離不開代表性傳承人的技藝與文化傳播,應當將重點放在傳承人身上,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傳承人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展望未來,李海明滿懷憧憬。他希望推動琺瑯藝術技藝創新,與現代審美、實用需求結合,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與實用價值的作品。同時,他將繼續加強傳承傳播工作力度,讓更多人了解喜愛琺瑯藝術,為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從博物館的典藏珍品到市井街巷的“網紅年貨”,隴派琺瑯在這個春節完成了一次文化“破圈”。掐絲金線纏繞的不再只是古老紋樣,串聯起的是世代的審美與情感,那些曾靜默于展柜的技藝,終在人間煙火中綻放出最動人的華彩。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 超 記者 周棟楠 彭美嬌 顏 娜 葛 強 實習生 張乙丹 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妞av无码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