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舞”從敦煌起 “樂”自敦煌來

敦煌莫高窟159窟,觀無量壽經變。
敦煌,一個地理坐標,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和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敦煌,一個“頂流”的文化IP,精妙絕倫的石窟藝術、美輪美奐的敦煌壁畫,讓這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富礦,成為廣大藝術工作者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當人們為敦煌藝術之美所震撼時,千年梵音飄然而至,曼妙舞者踏歌起舞,引領人們穿越時空,又見敦煌。
20世紀70年代末,橫空出世的舞劇《絲路花雨》,首次將沉睡千年的敦煌壁畫復活在舞臺上,成為傳承敦煌文化的典范;相隔20年,飲譽祖國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的舞劇《大夢敦煌》,用舞蹈語匯重新解讀并再現敦煌氣質,贏得“可移動的敦煌”之美譽,成為推廣敦煌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我是張騫,我從2100年前,向你們走來。”“我是索靖,我從西晉王朝,向你們走來。”“我是詩人王維,我看見陽關了!”《又見敦煌》從敦煌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選取典型場景和線索人物,復活再現千年敦煌的歷史畫卷。在90分鐘的時間內,觀眾步行“穿越”1000多年前的藏經洞、2000多年前的莫高窟以及7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身臨其境觸摸絲路脈絡、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
2016年9月,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落地敦煌為標志,從《又見敦煌》到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再到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敦煌以“旅游+演藝”的模式,帶著全新的生命力和藝術審美款款走來……
如果說,《又見敦煌》為“遇見敦煌”打開了全新的窗口,大型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帶來的則是不同以往的沉浸式體驗。黑色的天幕下,以鳴沙山為舞臺,裸眼3D墻體投影、互動包裹式劇場、多介質水面造影、震撼墻體燈光秀、激光秀等“黑科技”的加持,讓千年敦煌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而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更將破譯的敦煌25首琵琶譜作為素材,開創性地打造了可看、可聽、可游走、可互動的“活的第736窟”,大量復刻敦煌石窟內的藏經洞、佛龕、蓮花臺、藻井等,讓觀眾“一眼入境、一秒穿越”。
“舞”從敦煌起,“樂”自敦煌來。如何與時俱進、創新求索,將中華美學精神、敦煌文化精髓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激發出中華文化新的生命力?第六屆敦煌文博會前夕,由奔流新聞·蘭州晨報創意策劃,集結甘肅本土頂尖音樂、舞蹈、設計、特效團隊精心打磨的甘肅首部原創數字樂舞融合作品《敦煌妙音》,完成了一次文化創新的勇敢探索和實踐。
一夢入敦煌,一眼望千年。夢幻敦煌,精彩還在繼續……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平麗艷
- 2024-09-19千古悠悠牛頭河
- 2024-09-19秋游石門山
- 2024-09-19創新融合聚力 綻放時代華彩——從敦煌文博會看酒泉文化繁榮發展新氣象
- 2024-09-17敦煌藝術里的中秋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