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民俗風情

    羊毛的傳奇——搟氈技藝

    2023-12-26 13:01 來源:天水晚報

      原標題:羊毛的傳奇——搟氈技藝

      □祝賀

      沒有毛毯以前,毛氈成古時高寒地區的過冬必需。宋元時期,搟氈技藝從內蒙古游牧部落傳入多民族聚居的西北地區。2008年,甘肅臨夏東鄉族的搟氈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甘谷縣渭陽鄉三合村張家莊,依然傳承古老的搟氈手藝。質樸耐用的毛氈,保暖隔濕、不易燃,沿用至今。

      在甘谷縣,人們都夸說,張家莊的氈——渭陽鎮各個搟氈村落里,張家莊的毛氈搟得最好。

      沿隴海鐵路向東,走上一截子,就到張家莊,和天水別的村子沒有區別。

      遇見張建偉時,是下午,夏天的陰云涼爽沉悶。他年近五旬,頭戴舊解放帽,帽檐上,落了幾縷羊毛,粘著。臉龐干瘦,像甘谷的土地,苦瘠清貧。

      他站在院子當中,雙手叉腰,一只腳用力踩踏竹席,來回混動,用心搟著氈。氈房里,一架搟氈機,一把彈弓,幾根長短不一的木棒,一張竹條粗席,幾個細竹棍,就沒有了。

      我站在一旁,看他忙活,和他說話,他用甘谷方言跟我搭話。

      “氈匠3件寶,彈弓、竹簾、沙柳條。”工具簡單,工序復雜。選毛、稱毛、彈毛、打毛、壓毛、鋪氈、搟氈、洗氈、晾氈。彈、洗和揉邊技術性很強。

      選毛有講究。甘谷羊毛,毛質細、絨毛多,粘性差,不易粘合,只能少量摻雜。麥積區甘絨廠、臨夏三甲集、新疆的粗羊毛,粘性好,雜質少。新西蘭的最好,一公斤18元,太貴,只用過幾年。羊毛里的雜質,如沙子、土、羊糞,還要篩選干凈。

      他先用白土揉進羊毛,吸掉油氣,用彈弓加工松軟,手工拍打,鋪放均勻。搟氈前,還要撒面粉,中等大小的毛氈,摻兩斤多,增加黏性和柔性。淋上開水,高溫瞬間使羊毛變軟。

      他坐在氈房的長條凳上,手牽氈棒兩端的繩子,像拉頭驢,腳蹬一雙解放膠鞋,用勁滾踩竹席卷起的毛氈,隨著木棒來回滾動,毛絲結片緊縮,粘合密實。

      搟好了,提壺開水傾灑在氈上,澆透了,腳踩用勁洗揉,毛氈里像乳汁一樣的面汁不斷擠出,能洗出一斤多面。洗過的氈,面粉越少,品質越好。

      咋樣才能搟好?我問。

      要有力氣,還要技巧。鋪羊毛多用手憑感覺,薄厚均勻,搟出來才平

      坦。傳統手工氈很瓷實,能保持幾十年厚度不變。機器搟得虛,用上幾年會越來越薄。尤其最后一道揉弄氈邊最講究,參差不齊的氈邊不能用剪刀裁齊,只能靠手工揉弄,沒有豐富經驗和高超手藝,根本無法做出筆直帶棱的氈邊。

      張家莊的毛氈結實、美觀、耐用、光潔、平齊、隔潮、保溫、彈性好。按顏色,有白、黑、麻。按大小,有3×5、4×6、5×7平方尺等,還可根據要求定做。

      天水歷史上羌、漢雜處,藏、胡相迫,畜牧業發達,畜毛加工業亦興盛發展。以前,天水許多縣區有搟氈藝人,工藝精湛。茜氈是在白氈上做染色的工藝,已失傳。天水市秦州區西關的南、北茜氈巷,地名沿用至今。從業最久的北茜氈巷高姓,自明代始創,還有崔姓等幾家氈房,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先后歇業,今天都已蕩然無存了。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甘谷渭陽三合村,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從事搟氈業,成為西北少有的、名副其實的搟氈專業村。這里有不少搟氈高手,采用傳統工藝,質量上乘,所出產的毛氈,極受各方歡迎。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商品經濟,村民如魚得水,搟氈業發展迅速,逐步走向商品化、專業化、批量化,產品很快打進西北各地市場,成為甘谷的支柱產業。

      當年,走進三合村,猶如進入了毛氈的海洋,耳朵里聽到的是轟隆隆的彈毛機器聲,啪啪啪的打毛聲,噗噗噗的噴水聲;眼睛里看到的是白花花團團滾動的羊毛,一片片潔白的毛氈;鼻子里嗅到的是羊毛特有的氣味。全村六十多戶專業戶在旺季月產毛氈五千多片,消耗各類羊毛六十多噸,月成交額達十多萬元。有的專業戶長期雇傭小工,冬閑時一月能產一百五十多片氈,純收入不下千元。許多農戶,靠搟氈還清了欠債,蓋起了新房,娶來了媳婦。

      每到寒冬旺季,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及省內外各地的客戶時常上門催貨,這時家家戶戶白天黑夜連軸轉,日成交額達萬元以上。影響到鄰近的幾個村子也學起了搟氈,帶出了十幾戶專業戶。過年時,有的搟氈專業戶在門上還貼上了這樣一副春聯:“毛靜毛動,毛里刨金;土進土出,土中作樂”,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手藝人喜悅的心情。

      張建偉的手藝,是從清朝民國時,祖上五代人代代傳承至今。他趁農閑做點,比務農掙錢。做搟氈很辛苦,夫妻倆一起干,早年用腳踩,現在機器搟,省力高效,每天能多搟一兩張。

      他喝上一口罐罐茶,淡淡一笑。手工搟的羊毛氈能用五六十年,隔濕效果好,去南方上大學的學生,喜歡小氈褥子。老年人冬天鋪在火炕上,暖和不易燃。還有人曾專程找他,為長輩訂制過一張500多元的毛氈。經常用,對皮膚好。毛氈方便保存,撒點藥水就能防蟲。用久了,臟了,用洗衣粉、洗滌劑倒在氈上,水管沖洗;也有人鋪在馬路上,讓車輪來回滾洗。

      市場前景咋樣?我問。

      毛毯沖擊大。搟氈能鋪不能蓋,銷路多在農村、縣城。毛毯干凈美觀,能鋪能蓋,城鄉都有市場。現在每年搟氈的銷量,只有從前沒有毛毯時一天的量。同樣大小的毛氈和毛毯,價格上也大相徑庭,毛毯一兩千元,毛氈二百多元,羊毛成本低,賣不上價。

      早年多銷往天水,現今遠銷全國各地。有位臨洮的客商,20多年了,每年到村上收購,一次收四五百張,一張進價50多元,能賺一倍的利,一個多月就賣光了。

      毛氈運費高、利潤少,做的人少了。成本漲得厲害,原先毛紡廠的下腳料,一斤五角,一張氈賣五十多元。如今,一斤料四元,氈價八十多元,利潤少了。

      今后,要改進工藝,搟出來要更加干凈衛生。著力向南方和國外宣傳,銷量還能提升。

      手藝的傳習,一看就會,上輩人一邊做,后輩人一邊看,不難。年輕人都嫌臟嫌累,沒人學,老行當后繼無人。張建偉輕嘆一聲。只要有人來買,村上僅剩的幾家手藝人,就會堅持做下去。

      甘谷自古隴中苦瘠,甲于天下。貧苦的自然環境,傳統質樸的技藝,潛移默化造就了手藝人節儉勤勞,誠實向善的淳樸品質,造就了手工匠作的經久耐用、歷久彌新。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中文字幕一二区|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暖暖日本中文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射|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V片|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V片|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