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是旅游的旺季,游客們紛紛涌入南臺村,體驗鄉村旅游,感受山林氣息。
臨澤縣倪家營鎮南臺村距離張掖國家地質公園3公里。美麗的鄉村圖景與不遠處的赤壁丹霞交相輝映,更顯獨特風情。村民住房寬敞明亮,建筑排列井然有序,整潔的門前花團錦簇,杏樹上碩果累累,濃濃的杏香四處飄溢。
近年來,南臺村以張掖丹霞景區為依托,逐漸形成了以“住宿餐飲、旅游觀光、休閑體驗、商貿服務”為主的鄉村旅游產業格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短短幾年時間,發展受限的山區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出全新的精神面貌,開啟了全新的經濟發展與產業建設。

丹霞景區的觀光車 熊敏宇/攝
謀發展:推動文旅融合
靠山吃山,旅游服務是南臺村天然的致富方式之一。南臺村和張掖丹霞景區的淵源是從合作社開始的。丹霞景區建設初期,旅游服務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為改善景區的整體環境風貌,帶動景區附近南臺村的發展,村委會抓住時代機遇,成立合作社,鼓勵農戶從事旅游業。
2011年,時任南臺村黨總支副書記李紅學帶頭加入了旅游合作社。起初,自主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僅165戶,主要從事景區的觀光車旅游項目。后來,旅游業發展前景較好,在村組織的宣傳下越來越多的農戶主動加入合作社。目前,南臺村7個合作社中,90戶從事土特產品營銷,28戶購買觀光車從事景區游客接待服務,70余戶經營流動售貨攤點,500多名勞動力在景區內外長期務工,旅游從業人員達1100人,占常住人口74%以上。南臺村成立村辦企業(張掖盛景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周邊農戶將閑散資金入股,年底按占股進行分紅。2021年,南臺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7190.6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855元。其中,旅游產業收入達6053萬元,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85%以上。

丹霞口小鎮 熊敏宇/攝
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生產用水,推進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村委會科學規劃了用水系統和排污系統,有效改善當前的用水限制。南臺村黨總支書記袁鑫介紹:“早在2004年自來水就開始實施了,2016年的時候,村上的排污系統就和縣城上的大網對接了。”
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景區外文創街的個體攤點收益存在差異。村委會采取平攤攤位費方式,實行攤點流動經營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收益的公平。從事攤點售賣的村民劉某說:“原先攤位所在的位置有我家的地,后來建設景區后,地被征掉了,就把這個征地款又投入到了旅游業上,開始置辦攤點的生意。”從事旅游業以來,她家收入漲了兩倍。

景區外的文創攤點 熊敏宇/攝
除了鼓勵村民抓住機遇,依靠旅游業增收以外,南臺村還開展了多個項目,為村民提供新的投資方向。梨園新村是新一代民宿,那里環境整潔,設施齊全。大力發展旅游業后,新建的民宿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寬闊的柏油馬路勾連起各家各戶,以前的小平房也改建成了整齊的小康樓。舒適便捷的住宿環境和深入鄉村的生活體驗讓南臺村成了很多家庭自駕游的首選休憩地。

新一代民宿——梨園新村 熊敏宇/攝
集中精力打造的梨園新村、丹霞鄉情家園、丹霞口民俗文化村、丹霞花海等10余個重點項目持續美化了丹霞大景區的周邊環境,提升了南臺村整體的形象風貌。這些項目將集中展現臨澤縣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體驗,打造出一條適合南臺村的“文化+旅游”之路。

正在建設中的丹霞鄉情家園建設項目 熊敏宇/攝
抓根基:打造農旅融合
旅游業做起來了,農業發展也不能落下。村委會在努力開展“文旅”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打造“農旅”,形成了“文旅”與“農旅”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臨澤縣是全國重要的玉米制種基地,受限于土層薄和灌溉水質差等自然條件,相比于其他村,南臺村的玉米制種產出較少。針對這一情況,村委會實施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大規模機械化管理,抓牢玉米制種這一農業根基,積極推廣先進玉米種植技術,提高玉米制種產量。經營賓館的村民王某說:“這幾年受疫情影響沖擊很大,對旅游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賓館很多時候處于歇業狀態,加上今年種子行業行情也比較好,我們也自留了一些地從事玉米種植業。”

臨澤縣的玉米地 熊敏宇/攝
臨澤縣光照充足,溫度條件較好,種植的水果清甜爽口。村委會發揮地域優勢,鼓勵村民種植水果,建設水果種植采摘園項目。既合理利用了閑置土地,也與旅游業相結合,給游客帶來沉浸式的農業生產體驗。截至2020年底,全縣經濟林種植面積達14.7萬畝。2020年林果產品總產量達4.01萬噸,農民人均林果產品收入達1519.46元。
在村委會帶動下,南臺村探索出一套“農業+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倡文明:樹立德治之風
2014年,南臺村被命名為“全國最美休閑鄉村”,2015年被命名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生活富起來了,人民的精神也得富起來。南臺村開展了常態化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堅持提升農村群眾的精神面貌,提高農村社會的文化程度。
南臺村在文化建設上下足了功夫,不僅為新修的學校完善了教育基礎設施,也加強了村民的學習教育和政策宣傳,還組建了“民樂幫子”。“民樂幫子”由21名南臺村村民組成,農閑時在廣場上排練,定期開展演出活動,展現了南臺村別樣的文化風采,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從1996年起,南臺村每年舉辦“敬比賽夸”活動,從敬公婆、比鄰居、賽媳婦、夸子女四個角度評選出優秀家庭,宣傳典型事跡,給予表彰鼓勵。村上成立創評工作領導小組,公開創評活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評選后在村務中心的顯要位置設立光榮榜,助力文明村風的形成。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推動了移風易俗的建設。

最美人物表彰墻 熊敏宇/攝
袁鑫說:“這幾年,南臺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收入增加了,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下一步將針對當前經營面臨的困局,從改善外部經營環境和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多向發力,實現鄉村振興。”2017年,南臺村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八個重點建設特色小鎮之一。
早期的南臺村抓住了丹霞景區的發展機遇,結合村子的特色,積極開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南臺村的文明建設也卓有成效,進一步擴大了村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面建設的南臺村不僅成為景區多元發展的助推器,也成為鄉村振興的蓄力池。
(作者熊敏宇、楊正睿、吳麗媛均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指導教師周兆瑜、權璽分別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教師)
- 2022-07-29甘肅展團獲2022中國國際旅交會最佳組織獎、最佳展臺獎
- 2022-07-27甘肅省文旅廳加快推進《甘肅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立法工作
- 2022-07-27花開莫高窟
- 2022-07-27重走中國西北角|環州故城:“一座有故事的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