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收藏考古

    【甘快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fā)布 這五處遺址入選→

    21-12-01 15:2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編輯:趙滿同

      國家文物局今天發(fā)布2021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共五項,分別是:浙江余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甘肅慶陽南佐遺址、甘肅張家川圪垯川遺址、河北張家口鄧槽溝梁遺址。

      一、浙江余姚施岙遺址古稻田

      施岙遺址古稻田位于浙江余姚市,是一處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初步勘探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2020年至202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進行了考古發(fā)掘。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此次發(fā)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規(guī)模稻田遺存,年代距今約6700年至4500年。河姆渡文化時期稻田因發(fā)掘面積較小,僅發(fā)現少量稻田、田埂、河溝遺存。良渚文化時期稻田結構清晰,發(fā)現了凸起田埂組成“井”字形結構的路網,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組成的灌溉系統,確定了面積為750、700、1900、1300平方米左右的四塊田塊。出土陶釜口沿、魚鰭形鼎足、平底罐底和石刀、石錛、石犁殘片等器物,一條殘損的獨木舟被埋入田埂中。經檢測,稻田堆積中含有較多水稻小穗軸、穎殼、稻田伴生雜草等遺存,植硅體分析結果顯示,稻田堆積中水稻植硅體密度遠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認定標準。

      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大規(guī)模稻田,良渚文化的稻田已經出現了比較完善的路網和灌溉系統,這種大規(guī)模稻田起源年代可能早至距今6500年以上,并一直延續(xù)發(fā)展。此次發(fā)現表明,稻作農業(yè)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經濟支撐,進一步深化了對長江下游地區(qū)史前社會經濟發(fā)展和文明進程的認識。

      二、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

      巖山寨遺址位于廣東省英德市,是一處石峽文化聚落遺址。2019年至202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對遺址開展了持續(xù)的考古工作。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巖山寨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包含居住區(qū)、墓葬區(qū)等多個功能區(qū)。居住區(qū)發(fā)現大量灰坑、柱洞,也夾雜少量墓葬,居住生活和喪葬并未完全分開。墓葬區(qū)共發(fā)掘墓葬66座,可見一次葬、二次葬和遷出葬現象,少數墓葬保存了木質葬具殘痕與人骨遺存,這在嶺南同類遺址中極為罕見。隨葬陶器組合以鼎、盤、豆、壺、罐為主,磨制石器以鏃、錛為主,玉器有琮、鉞、環(huán)、玦、璧、錛、錐形器及圭形器等,以玉鉞為最大宗。墓葬形制、喪葬禮俗及隨葬器物組合都具有顯著的石峽文化特征。墓葬表現出明顯的等級分化,高等級墓葬普遍隨葬玉器,其中M16隨葬品超過140件,包括5件玉鉞與2件玉環(huán),M26則同時隨葬有玉琮與玉鉞。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巖山寨遺址是嶺南地區(qū)迄今發(fā)現規(guī)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對于深入研究嶺南地區(qū)先秦聚落形態(tài)演變、早期社會復雜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也是繼石峽遺址后廣東省發(fā)現的又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高等級墓地,有助于深入探討本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葬制葬俗、石峽文化的傳播、石峽文化與良渚文化的交流互動等重大歷史問題。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三、甘肅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是一處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1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開展了考古工作。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考古調查初步判斷南佐遺址面積約600萬平方米,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遺址核心區(qū)由9座大型夯土臺圍合,面積約30萬平方米,緊鄰夯土臺外側發(fā)現2道環(huán)壕,核心區(qū)東、南、北三面約1000米處還發(fā)現外環(huán)壕遺跡,但目前尚不能確認為封閉的環(huán)壕。2021年考古調查初步了解1號夯土臺殘存面積約880平方米、殘高2-3米。核心區(qū)北部發(fā)現大型建筑基址、聯排房屋等重要遺跡,其中大型建筑F1包括前廳、后堂,僅室內面積已達630平方米,墻壁、地面均為多層白灰面;F2出土白色堆紋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繪陶,大型彩陶罐、帶塞蓋喇叭口平底彩陶瓶以及大量水稻遺存,顯示了較高的社會發(fā)展水平。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南佐遺址是黃河流域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重要實物資料,對于認識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尤其是隴東地區(qū)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的關鍵地位,探索早期國家起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四、甘肅張家川圪垯川遺址

      圪垯川遺址位于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一處仰韶文化史家類型聚落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0年至2021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開展考古勘探發(fā)掘工作。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圪垯川遺址從仰韶文化早期延續(xù)至仰韶文化晚期,年代距今6100年至5600年。其中仰韶文化早期史家類型時期的大型環(huán)壕聚落保存較完好,面積約8萬平方米,聚落外圍發(fā)現三道環(huán)壕,中心區(qū)為一處廣場,圍繞廣場呈向心狀分布三組房屋,共計100余座,每組房屋由1座大房屋(約100平方米)和數量不等的中型房屋(約20-50平方米)、小型房屋(20平方米以下)組成。房屋間發(fā)現數座袋狀窖穴,最大一座位于中心廣場,容積約60立方米,底部保存近0.4至0.6米厚的炭化粟黍遺存。勘探發(fā)現環(huán)壕外東南部疑似有陶窯區(qū),西北部疑似有墓葬區(qū)。遺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陶器以彩陶為主,包括尖底瓶、平底缽、葫蘆瓶等,還發(fā)現一件玉權杖首。炭化植物遺存鑒定以粟黍為主,且以黍為多。動物骨骼遺存鑒定主要為家養(yǎng)動物豬、狗和野生動物鹿、狍等。

      是隴西黃土高原繼大地灣遺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發(fā)現,證實本區(qū)域與關中和中原地區(qū)一樣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區(qū)域,在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大型儲糧窖穴及粟黍遺存的發(fā)現,對研究仰韶早期人群農業(yè)種植、農作物加工儲藏技術、人類生業(yè)經濟提供了實物資料,對探討中國北方地區(qū)粟黍作物馴化后粟黍農業(yè)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五、河北張家口鄧槽溝梁遺址

      鄧槽溝梁遺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2015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師范大學等單位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持續(xù)考古發(fā)掘。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鄧槽溝梁遺址發(fā)現四個階段的文化遺存。第一階段距今8000年左右,發(fā)現半地穴式房屋1座,出土的素面大口罐是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因素,方形石板灶、有肩石鏟等器物又體現出興隆洼文化的影響。第二階段距今6500年左右,發(fā)現半地穴式房屋4座、袋狀窖穴數個,出土紅頂缽、素面罐,紡輪等遺物,文化面貌與后崗一期接近。第三階段距今5100年左右,發(fā)現半地穴式房屋1座,出土缽、彩陶、刻畫陶器等遺物,文化面貌與河套地區(qū)仰韶文化晚期遺存極為相似。第四階段距今4200—4000年左右,發(fā)現龍山晚期石城1座,城墻寬約13米,墻芯為土石結構,由夯土板塊加固。調查發(fā)現2個保存較好的甕城,平面形狀呈半圓形,殘存高度約6米,面積分別為2000、1500平方米。在城內發(fā)現殘存面積約600平方米夯土建筑基址1座、房址20座、窯址1座。出土陶器、玉器等各類器物百余件,文化面貌與龍山時期河套地區(qū)石峁、后城咀等遺址十分接近。

      圖片來源于國家文物局

      張家口處于我國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帶,是東部環(huán)渤海文化和西部內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此次發(fā)現距今8000年至4000年四個階段面貌各異的文化遺存,證明該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區(qū)域,為探討中國北方地區(qū)多元一體進程提供了珍貴資料。(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甘快看】民勤大壩鎮(zhèn):種下“致富果” 齊心奔小康 【甘快看】民勤大壩鎮(zhèn):種下“致富果” 齊心奔小康
    • 【我為群眾辦實事】平涼靈臺:智慧賦能提升公安戰(zhàn)斗力 【我為群眾辦實事】平涼靈臺:智慧賦能提升公安戰(zhàn)斗力
    • 片警王瓊用“鬼點子”打造平安社區(qū) 片警王瓊用“鬼點子”打造平安社區(qū)
    • 【甘快看】全國前列!今年1至10月 甘肅辦理行政柔性執(zhí)法案件21萬余件 【甘快看】全國前列!今年1至10月 甘肅辦理行政柔性執(zhí)法案件21萬余件
    • 【甘快看·圖解】尹弘書記在蘭州新區(qū)調研時強調了這些! 【甘快看·圖解】尹弘書記在蘭州新區(qū)調研時強調了這些!
    • 【甘快看·圖解】尹弘書記在蘭州新區(qū)調研時強調了這些! 【甘快看·圖解】尹弘書記在蘭州新區(qū)調研時強調了這些!
    • 共青團甘肅省委組織召開合水縣幫扶工作省市縣三級聯席會議 共青團甘肅省委組織召開合水縣幫扶工作省市縣三級聯席會議
    • 大事件!甘肅南佐遺址、圪垯川遺址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大事件!甘肅南佐遺址、圪垯川遺址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甘快看】半月談丨蘭州:如何“一直藍
    2   【甘快看】甘肅省多家地理標志被列入國
    3   【甘快看】新時期“如意甘肅”這樣描繪
    4   【甘快看】任振鶴在宕昌縣調研時強調:
    5   【甘快看】任振鶴在全省高風險機構化險
    6   【甘快看】尹弘在蘭州新區(qū)調研時強調:
    7   【甘快看】習近平的扶貧故事丨小年訪定
    8   尹弘在全省縣(市、區(qū))委書記培訓班開
    9   【甘快看】金塔:以新作為答好鄉(xiāng)村振興
    10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鞏固拓展脫貧
    11   甘肅臨夏: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
    12   甘肅育勞務產業(yè)“鐵桿莊稼” 脫貧戶“
    13   【甘快看·學習海報】劉正平:提高黨史
    14   【甘快看】民勤大壩鎮(zhèn):沙蔥飄香 致富
    15   【甘快看】民勤大壩鎮(zhèn):種下“致富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免费视频ww|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中国人|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最近2019年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成A毛片免费|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选无码|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中文字幕51日韩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中文字幕av高清有码|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